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我市各项工作亮点集中展示大型报道之十三

  • 2012-09-19   《柳州日报》   记者 段超

内容导航:

自主创新立本生态环保同步

——柳州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展现出独特魅力

   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5家百亿元企业脱颖而出,五菱汽车、风行景逸、柳工机械、两面针、金嗓子等品牌名扬四海,作为中国西南工业重镇的柳州,除了拥有工业经济的强大,还拥有“山清水秀”的盛誉……新世纪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以自主创新立本,与生态环保同步,不断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做大做强经济总量,推动传统工业走向现代工业,在柳州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建起一个个“现代工业景观”,展现出“工业城市山水最美、山水城市工业最强”的独特魅力。

   自主创新品牌飞扬

   犹如美妙的旋律,生产流水线上的大型车轮有节奏地转动着。近日记者走进市银兴车轮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了这个由企业自主研发的大型车轮。“通过解决厚板的卷圆、厚板的焊透性、X射线探伤等问题,公司自主研制出了这种合格的大   型自卸车车轮。”银兴车轮公司总经理助理徐年青颇为自豪地说,项目实施期内新增销售收入238万元,生产能力已达到年产超过1000套,同时也打开了国际市场。

   与银兴车轮公司一样,我市的工业企业发展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自主品牌,推动工业产品从低端向高端、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从低效益向高效益升级,赢得了一次次新的发展良机。

   尤其是传统工业的“蜕变”,来自我市围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业做文章的成果。用自主创新来提升传统工业,“老产业”体现出更多的“新”味道,品牌优势更甚,如上汽通用五菱“宝骏”汽车成功上市、东风柳汽产品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五菱集团新能源汽车成功下线……传统优势企业纷纷焕发青春。

   我市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环节,努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由“柳州制造”向“柳州智造”大步迈进。据统计,近年来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   一,新产品产值率一直保持在25%30%;先后成为第二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和首批“国家级创新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试点”;拥有工程机械、预应力机具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10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广西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首个突破100家的城市。目前,全市共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个,自治区认定技术中心35个,博士后工作站8个。

   生态环保效益彰显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是柳州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一个重要标识。近年来,我市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发展路子,让工业企业在国际国内经济逆境发展中尽显优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一个360平方米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竣工投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步推   进。据介绍,此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竣工投产后,柳钢烧结烟气脱硫效率可达95%,基本实现烟气全脱硫,在全国钢铁企业中属首家。该工程不但有利于柳州空气环境保护,同时“截流”下来的含硫物质还可以用于生产硫酸氨。917日,市委书记陈刚到企业调研时,对柳钢坚持发展与环保同步和“柳钢不搞好环保就没有生存的权利”的科学发展理念大加赞赏,“柳钢通过边发展边治理,做到了既得到发展,又搞好了环保,烟变成水蒸气,污染物变成了资源!”近年来,我市坚持“三个同步”发展理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先后投入500多亿元用于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从2008年起实施企业退城进郊搬迁改造,扭转了“工厂在城中,城在工厂中”的工业分布格局。

   在支持优势企业上规模、上水平的基础上,我市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机制,加快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产能,工业总量和质量大幅提高:2011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3150亿元,比上年增长20.1%;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8%40家重点能耗企业超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柳州跻身“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也先后花落柳州。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