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齐努力共创宜居城
这里,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城市,她山清水秀地干净。
这里,是我们用心呵护的家园,她鸟语花香春万象。
然而,也是这里——作为西南工业重镇的柳州曾一度被称为“酸雨之都”,令人尴尬。为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近10年来,这里相继发起“酸雨革命”,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实现了生态柳州、宜居城市的完美嬗变,实现了老旧工业基地向现代工业城市的成功转型。这里,已经成为一座诗意的城市。
市委书记陈刚说:“柳州的诗意,流淌在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柳州的诗意,更澎湃在工业柳州现代化崛起的进程之中。”“柳州将按照自治区确定的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部署,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契机,探索一条工业强、山水美、环境好的良性发展新路子。”
2008年,我市开启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序幕。几年来,在“三个同步”发展理念的引导下,我市通过组织协调联动,加强公众宣导,树立绿色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地发动全社会参与“创模”,掀起了一浪浪“创模”热潮,我们的城市也变得越来越美。
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
良好的环境质量将造福于百姓。经历铁腕治污,摘掉“酸雨之都”帽子后,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向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目标挺进。市委书记陈刚、市长郑俊康曾多次在会上强调,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创模”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一项民心工程,坚持“三个同步”,切实解决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突出问题,给柳州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为确保“创模”工作顺利开展,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各分管副市长主抓,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区、县(市)政府一把手为成员的“创模”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环保目标责任状,通过奖励先进、批评落后,实行污染减排“一票否决”等强力措施,强化目标责任制有效落实,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人大政协监督、环保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模”工作体系。
科学规划实践方向明
为使“创模”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过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我市委托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专门编制了9个创模专项规划及三个可行性技术报告,成为我市制定“创模”任务、明确“创模”战略部署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同时,建立健全了环境综合决策机制,确立了将环保作为第一审批权的地位,要求建设、国土、规划等有关部门积极主动做好各自领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人人关注“创模”氛围浓
“创模”以来,我市不断加强环保宣传能力建设,多渠道、全方位在全社会营造共同关注环保、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舆论氛围。
●以现代传媒为载体,推进“创模”工作开展。与《柳州日报》联合主办“创模”专版、开辟“创模”专栏、刊发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公益广告,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在柳州电视台连续播放节能减排专题报道和公益广告。“创模”期间,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广西日报》等各类新闻媒体报道柳州的环保工作情况多达1000多篇。
●策划大型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我市以“六·五”世界环境日为契机,开展了主题宣传月活动,发放各种环保宣传资料10万多份;与自治区环保厅共同主办了“保护青山绿水与奥运同行”——广西环保人柳江漂游活动,进一步打造了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名片;引导公众低碳消费和节能减排,举办了“减少污染,行动起来,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碳足迹”行为艺术宣传、“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低碳,我能”海报展览及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活动;举办了社区环境圆桌对话会议,推动社区环境改善。
●开展绿色创建活动,拓宽了“创模”工作面。我市在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中,3所学校获得国家级命名表彰,51所学校获得了自治区命名表彰,还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参加国家环保部宣教中心举办的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等一系列比赛活动。此外,“十一五”以来,我市被国家环保部授予的绿色社区2个,自治区授予的绿色社区36个,绿色医院7个,绿色企业1个,绿色宾馆(酒店)7个,绿色机关4个,绿色创建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通过4年的“创模”实践,我市形成了人人关注环保、人人支持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创模”工作的内涵。也推动我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了卓著成效。
上一篇: 我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综述(二) || 下一篇: 《柳州是怎样炼成的——柳州工业历史与文化探微》昨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