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我市践行科学发展观取得新成就之民生改善篇

  • 2012-07-28   《柳州日报》   记者 谭彦斌

内容导航:

——“六字要诀”刷新幸福指数

   经济升级,城市转型,民生为本。

   这些年,我市民生工作秉持“有情、用心、创新”的“六字要决”,以党建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民生工作力度,坚持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切实做到公共财政向公共社会事业、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实现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并不断刷新着百姓的幸福指数。

   如果说,“工业突破3000亿、宜居创业城市”等建设成就,是柳州发展史上最好时期常用的“民生改善”修饰语,那么,现已徐徐展开的“五美五好”柳州画卷,则是用“民生改善”着色落款的民心大作。

民生大歌传唱无绝

   我市的民生大歌,清亮于“十一五”期的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少数民族村寨防火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费午餐“三大民生工程”,并由此转化为全国的一种民生模式,一种民生经典,传唱无绝。

   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同步,近年来,我市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交通、绿色生态、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热点难点问题,实施了著名的“十大民生工程”——安居惠民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创业惠民工程、扶贫助残惠民工程、就医惠民工程、菜篮子惠民工程、免费午餐扩面工程、环保惠民工程、养老惠民工程、旅游休闲惠民工程。

   这些民生工程生动地展现了“五美五好”柳州社会和谐的幸福场景。如稳步推进安居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持续加大,教育资源布局调整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不断提高,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面超额完成新增城镇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目标任务;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保险规模持续扩大,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基层卫生机构覆盖率达100%;在城市发展征地拆迁工作中,更加注重民生,确保农民失地不失居、不失利,积极帮助失地农民再就业。

   随着我市“十大民生改善工程”逐年稳步推进,现已实现全覆盖,民生工程深入人心,福泽百姓。

文化实力内张自信

   新桥架好了,改扩建的路通了,新起的场馆可以用了,市民休闲购物娱乐的地方多了……民生改善的喜悦洋溢在脸上,城市处处美景呈现眼前,但民生改善远不只这些,其深刻的表现还在于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在近年全国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环境下,我市以建设柳州文庙、柳州工业博物馆、水上大舞台等“十大文化建设工程”为带动,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建起一批标志性的重大文化阵地,力促文化软实力“硬着陆”。

   近几年,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卓有成效,文化艺术创作和演出成绩斐然,文化建设十大工程稳步推进,文博事业发展扎实有效,文化产业发展劲头十足,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文化品牌和文化惠民实现双丰收,深爱市民喜爱。如四大公益演出品牌效应强烈,柳州文化艺术中心“精品剧目月月演”从2010年底至今共演出65场,观众10万余人次。东门戏台“周末邀您看大戏”周周演,自20114月至今,共演出50余场,观众近3万人次。水上大舞台从20107月建成使用至今共演出120余场,放电影400余场,观众约300万人次。2010年开展的刘三姐大舞台“周周演”活动,至今共演出70余场,为10万余市民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

   柳州文庙、八桂群星奖、柳江之夏、龙城金秋、元宵花灯、农民艺术节等群文品牌,更是文味飘香,从者云集。

   由内而张的文化实力,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市城市气质,而且增强了我市民生改善的内在表现力,更重要的是,还建立起我市城市发展高度的文化自信。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