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我市践行科学发展观取得新成就之经济发展篇

  • 2012-07-26   《柳州日报》   记者 谭彦斌

内容导航:

——“三个同步”激发无限活力

市嘉诚汽车配件公司生产车间里繁忙有序。日报记者姜立摄

   近日发布的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全市国民经济攻坚克难,奋力冲破困境,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稳健前行。

   无论是“十一五”期间战胜全球金融危机,还是今年应对世界持续低迷的经济形势,我市经济总能逆势而上,实现新的突破发展。

   透析近几年经济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到,在党建引领下,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个同步”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处处激发出无限活力。

探索出柳州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我市探索出一条以自主创新和生态环保为标志的柳州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赋予了柳州工业“创新、绿色、循环、节约、开放”的新内涵,极大地推动了由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工业城市的升级转型。

   ——调整工业结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近年我市实施“创新调整、产业升级,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战略,加快推进“十大工业结构调整工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加快。

   一方面,我市通过大项目、大投入,以项目建设带动产品升级,以产品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这几年,先后实施了上汽通用五菱中级轿车项目、柳工国际工业园、混合动力环保汽车生产以及热电联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29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总投资超过600亿元。另一方面,进一步壮大工业产业规模,推进工业结构由“354”向“543”转变,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发展后劲。我市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环节,构建了“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民间资本为辅助”四位一体的创新投入体制,支持企业对关键共性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努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据统计,近年来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均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新产品产值率一直保持在25%30%;先后成为第二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和首批“国家级创新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试点”;拥有工程机械、预应力机具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10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坚持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在工业发展中,我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突出“抓技改、调结构、挖存量、引增量、降消耗、保环境”,走工业强、山水美、环境好的良性发展之路。

   近几年,我市积极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和钢铁产能,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通过调整与完善工业布局,实施市区企业退城进郊搬迁改造,推动企业入园进区发展,有效地改善了市区生态环境。

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

   柳州强大的工业,为我市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市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战略的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加快。这几年,我市主要通过构建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格局,壮大农业优势产业带,发展山区特色经济作物区,以“十大农业工程”为带动,围绕“一圈一带一区”区域布局,建设高效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着力打造“3422”产业集群,提升柳州农业在广西的地位。

   经过几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市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十一五”期至今,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而且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

   据市统计局公布的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93元,同比增长13.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572元,同比增长18.1%

   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万元增收工程”的决策部署,启动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制定了农业、水利、扶贫、商务等促进农民增收的12个配套文件,实行领导干部“扶村培干联户”机制和“处级领导包村、科级领导包组、一般干部包户”责任制,设立农户“增收明白卡”,全面推进我市促农增收工作。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