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整有成效 基地建设上规模 农业品牌正兴起
率先开展“十大农业工程”,创新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柳州以并不优良的农业条件,实现了农业持续较快增长。多年来,全市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6.46%,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翻番。目前,柳州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夯实,由此诞生了各项“广西第一”“广西唯一”,柳州的希望田野稻花分外香。
柳州耕地面积35.47万公顷,在全区的比例较低,而且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肥力较低,此外还存在灌溉率偏低、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等情况。面对不利因素,我市围绕自治区打造农业千百亿元产业的战略决策,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战略。
2010年,我市在全区率先实施“十大农业工程”,用抓工业项目的精神推进“三农”建设,按照“良种优质化、基地产业化、加工规模化、示范样板化、服务体系化、村容整洁化、基础配套化、旅游生态化、培训技能化、扶贫攻坚化”要求,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今年,在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我市又创新推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并启动了高效特色种植业增收行动、畜牧水产养殖业增收行动、林业经济开发增收行动、农村个体私营工商业增收行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增收行动、建设“万元新农村”增收行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增收行动、农产品商贸流通增收行动、农业观光旅游业增收行动、新一轮扶贫增收行动“十大增收行动”。
——产业调整有成效。逐步形成粮食、甘蔗、桑蚕、水果、蔬菜、茶叶六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柑橘、罗汉果等10多种特色农产品。
——基地建设上规模。已通过农业厅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2个,总面积12.31万公顷,名列广西第一。获得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123个、绿色食品44个、有机食品4个。
——产业化经营进入快车道。目前,全市有72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68亿元,初步形成了蔗糖、优质粮、畜牧、桑蚕、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经济林等十大产业龙头体系。带动农户62.3万户。此外,还成立了700多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农业品牌正在兴起。目前我市有8个产品获广西名牌产品以上称号,如网山牌白砂糖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我市自主研发培育出了以“桂柳一号”“桂柳二号”为代表的甘蔗良种新品种已在区内外大面积推广应用。融安金桔、柳城蜜桔、融水糯米柚分别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各项“第一”和”唯一”见证柳州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的成效。其中,2011年茶叶种植面积1.1万公顷,干茶产量8735吨,产量居全区第一,迄今在各项高规格的茶叶评比中,柳州是全区获奖最多并且是唯一获得国家级金奖的城市;油茶种植面积和油茶育苗基地年度育苗存圃量均位居全区第一;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名列广西第一;柳州是全国最大的冬季葡萄生产基地;我市还获得中国丝绸协会授予的“中国茧丝生产基地”称号,是广西唯一、全国第二个获得该称号的城市……据了解,“十一五”期,我市财政支农投入年均增长15.5%。
2011年,全市实现一产增加值135.86亿元,增幅5.82%;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多元,增长15.93%,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高出5.5个百分点。
上一篇: 今年以来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成绩好 || 下一篇: 农运会今日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