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我市2011年度的主要工作成效及发展亮点展示

  • 2011-12-15   《柳州日报》   记者 张晓军

内容导航:

——促经济保民生做大做美城市

   编者按:自治区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定于201112月至20121月,委托自治区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通过电话访问、问卷评议、网上评议等方式对我市进行公众评议。为引导群众有序参与评议,本报道展示我市2011年度的主要工作成效及亮点,欢迎群众监督。

   【引言】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科学发展,升级转型;聚集人气,做大城市;努力学习苏州,全面发展柳州”的“二十八字”方针,提前发力,提前冲刺,继续做优做强产业、做大做美城市、做好做实民生、做良做佳环境,全力以赴争取完成今年的年度目标任务,总体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初步统计1月至9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9.4亿元,同比增长9.5%

突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成就概述】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经济质量升级规划,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实施“五大工业升级行动计划”为抓手,重点推进“十大工业结构调整工程”,大力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柳州工业,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力和辐射力。初步统计1月至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77.38亿元,同比增长18.9%

   【成就实录】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遭遇电荒等极其被动的情况下,我市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力保工业发展速度,使得工业经济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前三季度,我市主要工业产品实现新的突破。汽车产业:上汽通用五菱微车市场占有率达到44.7%,继续巩固国内微车“龙头”位置;东风柳汽产量达10万辆。冶金产业:钢材产量达到794万吨,增长9.7%。机械产业:柳工集团机械产量达到4.26万台,装载机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一。910月以来,随着用电形势不断好转及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全市工业生产形势逐步好转,企业经济效益也有所好转。

   【成就概述】今年以来,我市更新改造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为工业发展增强了充足的后劲。1月至9,我市一大批工业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工业投资大幅度增长,累计完成更新改造投资381.69亿元,增长40.3%

   【成就实录】今年4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同意我市成为第二批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今年到目前,我市已组织上报自治区“两化融合”项目46项,重点扶持20个以上“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和培育10个“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

突出打造特色农业基地 加快建设农村美好新家园

   【成就概述】优势特色产业扎实推进,农民持续增收能力明显增强。今年以来,我市农业取得了抗旱保春耕的全面胜利,特色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十大农业工程”项目和支农投资项目带动作用明显。

   【成就实录】全市粮食、糖蔗、桑蚕、蔬菜、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稳步推进。种植业发展成效明显。粮食、糖蔗种植稳步增长,桑蚕产业发展加快,蔬菜市场供应充足,水果产业蓬勃发展,特色水果优势突出,茶叶产业不断壮大。养殖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今年以来,规模养殖保持快速发展,畜禽良种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特色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林业产业稳步发展,生态建设明显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进入攻坚阶段,柳江岸绿化、柳工大道等道路绿化提升、城区小游园建设、高速公路进出口绿化等项目进展顺利。

   【成就概述】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投资强劲增长1月至10,完成89.49亿元,增长91.3%

   【成就实录】重点抓好村寨防火改造工程,全面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1年计划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0处,解决15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全面开展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市中小河流的防洪能力。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新增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市共有650家,社员总数1.5万户,共计带动农户12.5万户。

突出打造现代化区域物流中心  加快提升服务业层次

   【成就概述】大力发展商贸业、物流业,积极扩大城乡消费,市场供需两旺,汽车家电下乡活动销售形势喜人。

   【成就实录】城乡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全年将新建农家店40家,微型超市进社区和商业示范社区建设扎实推进,7个城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成,新柳邕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奠基,地王国际财富中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围绕建设区域性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和西南制造业物流中心城市,做好与城市交通体系的衔接,统筹推进物流园区布局和建设。稳步推进鹧鸪江钢铁深加工及物流产业园(一期)、新柳邕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物流项目的建设。

   【成就概述】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不断提高;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百里柳江”都市休闲旅游、“百里风情”民俗风情旅游和环都市乡村旅游三大产品集群;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全年均价对比2010年涨幅为8.30% ,低于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涨幅(13%)。

   【成就实录】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不断提高,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功能明显。金融生态环境更加优化,我市在第七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上获评“中国金融生态城市”。10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501.02亿元,比年初增长1.3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95.21亿元,比年初增长7.59%

   围绕建设旅游名城,建成以都市休闲、民族风情为特色的广西乃至国内的知名旅游目的地,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色旅游项目,开发旅游精品线路,开拓旅游客源市场,重点推进都市商务旅游,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房地产投资完成161.22亿元,增长33.4%1月至10月,市区新建住房累计销售面积109.88万平方米。

突出基础功能开发  完善超大城市支撑要件

   【成就概述】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全面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综合交通建设。

   【成就实录】铁路方面,湘桂铁路永州至柳州段扩能改造、贵广高速铁路、柳南城际铁路3个在建项目按计划推进。柳肇铁路项目正在努力争取尽快获得立项批复。积极开展柳韶铁路、柳州站扩建、柳州东站货场搬迁等项目前期工作。

   公路方面,柳南高速改扩建工程(柳州段)主体工程接近完工,阳朔至鹿寨高速公路(柳州段)进展顺利,桂林至三江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城市道路方面,荣军路扩建工程按计划推进,主体道路建成通车,城市南线出口通行能力大幅提高;潭中西路下穿通道贯通。

   黄金水道建设方面,柳州红花电站至石龙三江口IV级航道整治主体工程提前完工,通航能力提升至500吨级;东堤旅游码头工程竣工。

   此外,采取多项措施提高城市畅通水平,市区内各支路网进一步完善,道路通行能力进一步提高。

   【成就概述】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大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成就实录】李宁体育馆、柳州游泳馆等项目基本竣工。广西柳州汽车城正式开工建设,柳东新区“十大项目”抓紧实施。

   斗江镇(三江侗族自治县)、马山乡(柳城县)、太阳村镇(柳南区)等一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污染源监控体系更加完善;柳江饮用水保护河段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7%

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建设更加美好柳州

   【成就概述】为民办20件实事和“十大民生改善工程”以及自治区为民办实事工程进展顺利,有力确保群众真正享受到实惠。

   【成就实录】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继续实施新一轮村寨防火改造工程、少数民族村寨火灾统保工程和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学生免费午餐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稳步推进。2011年我市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3.35万套(户),其中廉租房项目12个共计4385套,超自治区下达任务385套。努力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形成覆盖全面、管理规范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参保人员待遇水平稳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均增加155/人。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全市学校规划布局,均衡教育资源,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基础教育质量保持全区优势地位,2011年高考各批次上线率继续领先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1所中小学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4所公办幼儿园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职业教育品牌影响不断扩大。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卫生改革取得重大成效。公立医院改革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顺利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在全区率先实施单病种付费试点,规范了公立医院诊疗行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快推进,截至7月底,全市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分别提高到100% 96.83%,基本医疗保障已覆盖全区354.3万城乡居民。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重大文化项目进展顺利。军事博物园免费对公众开放,“博物馆群建设”项目全面启动,新排大剧创排及刘三姐文化娱乐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成功举办。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生态建设成绩斐然。通过积极建设珠防林(即柳江流域)以及退耕还林,我市森林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情况良好。两年共建珠防林0.0667万公顷,总面积达8470.9公顷。两年退耕还林0.133万公顷,全市退耕还林总面积达45956.3公顷。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