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我市“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综述

  • 2011-12-13   柳州日报   记者谭彦斌

内容导航:

  工业柳州的先行之力

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十一五期间积极推进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我市作为广西的国家级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实验区,以单位GDP能耗下降22.3%的成效,荣膺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称号。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8.99%,完成十一五期工业节能目标的155.9%,重点能耗企业累计节能416.54万吨标准煤;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十五期下降了13.09%34.52%,酸雨频率由2005年的57.2%下降到了2010年的17.2% 

  政府主倡倾力支持 

  2010年,我市出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规划》,提出在汽车、钢铁、机械、化工、制糖、建材、造纸、日化等行业,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生产过程控制、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加强资源再生利用和新型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发展,打造柳州特色的循环经济圈。 

  为此,我市以钢铁、化工、建材、冶金为重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能耗监控和动态分析平台,降低产品能耗以及材料消耗,降低成本,重点推进柳钢能源管理中心”“威奇化工安全网络监控系统、五菱能源管理中心及综合节能工程等项目。 

  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把两化融合和科技创新作为调整结构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引导企业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步伐,迅速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 

  同时以重点项目为载体,推进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 

  为促使节能减排与两化的深度融合,我市积极培育10家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节能降耗示范企业和应用信息技术实施循环经济建设示范企业,以点带面推动我市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通过大力开展工业节能宣传周活动及节能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企事业单位人员信息化的水平,既促进了企业利用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又培养出了一批既懂节能减排技术 、又懂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两化融合人才。 

  重点企业示范带动 

  我市通过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节能减排项目资金及市财政每年安排的2000万元两化融合资金,以重点企业作为突破口,重点支持实施了一大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技改项目。如推动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壳牌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为核心的合成氨节能挖潜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广西中烟公司柳州分厂、柳州两面针纸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能源优化管理系统、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和热电综合利用等项目。组织柳化、柳工、鱼峰水泥等典型的能耗型企业申报国家级节能减排重点项目。 

  我市积极组织企业评选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工程。其中广西中烟公司柳州分厂、柳钢、柳化、柳工、鹿寨化肥五家企业被评选为2010年全区首批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9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7.35%;六县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大于5%,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今年1月至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69%,完成年度目标的147.9%38家年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能耗企业按产值(现价)能耗统计实现节能量128.6万吨标准煤,完成年度目标的486.7%15家年耗5000吨至1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能耗企业按产值(现价)能耗统计实现节能量7732.1吨标准煤。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