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广西日报记者专访市委书记陈刚

  • 2011-03-29   柳州日报

内容导航: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更加美好的柳州

   编者按:昨天出版的《广西日报》,在全区厅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学员访谈录专版上刊载了该报记者专访市委书记陈刚的文章。陈刚分别从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思想文化层面和工作层面,阐述了柳州市在积极推进“三个同步”发展理念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更加美好柳州的做法和经验。现全文转载如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人民寄予的期盼。”325日,柳州市委书记陈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山水美、环境美、形象美、和谐美”和“人人都有好发展,家家都有好保障,个个都有好身体,天天都有好心情”的美好柳州,是市委、市政府的不懈追求。为此,柳州市在积极推进“三个同步”发展理念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政治稳定、干部团结、人心思干、环境优化和经济发展、生态改善、文化繁荣、民族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陈刚说,在经济层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是如何妥善解决好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加速经济发展。因此,柳州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扎实推进“三个同步”,全面实施“二次创业”,不断加快“经济升级,城市转型”步伐,推动柳州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为实现“四美”“四好”,建设更加美好的柳州奠定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柳州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10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区率先突破5000美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同步增长。柳州人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山清水秀地干净”成了柳州响当当的城市品牌。

   在社会层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是如何妥善解决由社会领域深刻变化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对此,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更加突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公平正义,实施“三大民心工程”“十大民生改善工程”等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措施。 

   “三大民心工程”中,仅惠及贫困县及民族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午餐学生达10万人之多;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工程受益职工1.33万多户;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初步解决千百年来困扰少数民族的火灾隐患。在此基础上,柳州市把“三大民心工程”丰富发展成为“十大民生改善工程”,教育、就业、医疗、卫生、保险等一批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深入开展“平安柳州”创建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以创业促就业。

   “十一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近25万人,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近27万人。

   在思想文化层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培育文明新风尚。2008年,柳州市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并获得国家首批、广西惟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称号。同时,大力推进“十大文化建设工程”,重建了柳州文庙并成功举办首届祭孔大典,启动了军事博物馆、工业博物馆等项目建设,顺利拍摄完成电视连续剧《刘三姐》,提升了柳州文化软实力。此外,开展的“柳江之夏”群众文化活动,荣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坚持举办“国际奇石节”,打造“水上运动娱乐之都”,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工作层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是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对此,着重创新发展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在工作机制上,建立自上而下的调解工作网络,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基层民主自治机制,形成预防、发现、受理、调处和化解工作大体系。

   在方法手段上,深入开展“市县领导公开大接访”活动,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在提高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能力上,实施“防聚集、防暴力、快处置、防炒作、严打击、追责任”十八字方针,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有效维护了全市社会和谐稳定。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