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超全国全区平均水平
“十一五”期间,我市居民健康水平开始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指数。2009年我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31岁(2005年为72.2岁),高于全国全区水平。此外,5年来我市农村卫生落后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卫生基础设施实力大幅跃升,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日益增强。
近日召开的全市卫生工作会议透露,2010年与“十五”期末相比,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由1.13万张增加到1.52万张,增长34.5%;卫生技术人员由1.62万人增加到1.97万人,增长21.6%;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由3.2张增加到4.13张,增长29%;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由4.54人增加到5.38人,增长18.5%;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由1.52人增加到2.16人,增加42.1%。“十一五”期间我市引进医学博士39人、硕士379人。卫生资源总量和每千人口拥有卫生资源指标高于全区、全国平均水平。
“十一五”期间,各级投入资金近20亿元,新建了市人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县级医院等,对市工人医院、市柳铁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市卫生学校、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和全市15个县级医院、84个乡镇卫生院、736个行政村卫生室、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了改(扩)建,建设业务用房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其投入资金之多、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有力保障了广大群众就医和生命健康。
我市农民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2005年我市仅鹿寨县开展新农合试点,到2008年新农合已覆盖全市农村居民。“十一五”期间,累计筹集新农合基金8.18亿元,全市共有327.74万人次参合农民受益。2010年与“十五”期末相比,人均住院补偿金额从18.9%提高到42.23%,人均住院补偿金额从320元提高到773元。
“十一五”期间,全市未出现甲类传染病疫情,法定传染病年发病率下降近一半;全面实施14种疫苗预防15种传染病的预防接种战略,免疫针对性传染病发病率处于较低发病水平;由于我市实施了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艾滋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持续巩固结核病、麻风病的防治成果。我市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大幅提高。
上一篇: 市领导检查我市部分在建重点项目 || 下一篇: 从我市“十一五”历程看“十二五”规划之生态文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