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我国成功构建脉络学说

  • 2011-02-15   柳州日报

内容导航:

流传千年的中医络病理论焕发生机

   据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流传千年的中医络病理论今天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支持下,我国科学家和医学工作者经过多年攻关和实践,在络病学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不仅构建了脉络学说,并开发出一系列国家新药,成功应用于临床,从而为提高我国血管病防治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2月13日,全面阐述中医脉络理论的原创专著《脉络论》在京首发。《脉络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主审、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主编,共210万字,集中反映了由吴以岭院士主持、8家科研院所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础研究”的成果。

   中医经脉包括经络与脉络。脉络是经脉系统中以运行血液为主要功能的网络,与西   医学中小血管、微血管包括微循环具有高度相关性。从2005年起,吴以岭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系统整理历代医家关于血脉及脉络理论的相关论述,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概念,并建立了辨证诊断标准。

   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专家们总结脉络病变发生规律与共性病理环节,从遍布全身的脉络发病共性规律与心、脑、肺、肾等不同部位病种的特殊性相结合,寻找其辩证治疗用药规律,促进了创新药物研发。一系列循证医学评价,证实了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梗无复流、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

   据悉,此前由吴以岭院士主编的《络病学》已经被列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在国内数十所医学院校和新加坡等国外院校开课,中医络病学学科也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