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田园风光壮丽画卷
(图表制作:吴潇文)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城乡发展失衡仍然突出,最需要统筹。
“十一五”期间,与城市、与工业发展同步,我市的“三农”工作也快速发展,而“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养老不犯愁”,也让农民的丰收更踏实。
产业迈向现代化农业开创新局面
“今年柳城蜜桔早被包销了,最便宜也能卖一块二一斤。现在柳州适合农业生产的地方,看不到荒山,与五年前大不一样。”金秋话丰收,市农业局局长兰登高兴地说,与其他各项事业一样,“十一五”期间,柳州农业也更上层楼,迈上了现代农业的道路,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小康的实现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无农不稳,“十一五”期间,我市农林畜牧渔业分别取得突破,农林畜牧渔业总产值年年上台阶——
★种植业形成粮食、甘蔗、桑蚕、蔬菜、水果、茶叶等六大优势产业,稳步向集群优势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粮食生产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逐年提高,经济作物布局优势,量效齐增。预计2010年全市甘蔗种植面积167.28万亩,比“十五”期末增加37万亩;水果果园总面积、总产量分别比2005年增长33.0%、73.9%,并形成了柳城蜜桔、融安金桔、融水糯米柚、柳江葡萄等四大水果品牌和规模连片栽培格局;“东桑西移”使得我市桑蚕业以年均增长16.36%的速度发展;全市茶园面积突破14万亩,面积、产量分别比2005年增长61.0%、90.6%。
★林业美化山川,带富农家。
2006年至2010年,全市年均造林19.5万公亩以上。去年末,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已达117.5亿元,其中木材加工业产值50.3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362%。
★畜牧水产业突破发力,增效明显。2009年末,全市渔牧业总产值51.7亿元,比2005年增加约14亿元。现在,我市养殖业不仅总量不断扩大,并且区域布局更优,也形成了名特新优产品。
工业理念促发展“三农”前进后劲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重要、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树立大农业的发展观,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跳出农业看农业,走出县域看县域,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帮扶农村的一系列力作,体现了工业柳州的眼界与胸襟。
实施龙头企业成长计划。2009年底,我市共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6家,比2005年增加了32家。2009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比2005年增长113%。同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至2010上半年已成立450家,入社社员11263户。
全面实施“千村两机”工程。
2005年,全市水稻联合收割机才3台,而至目前3048台;2005年末,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15.15%,而目前已达31%。
——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现已有国家级名牌产品1个,自治区级名牌产品8个。
——大力推进秋冬种,2010年开发面积将达134万亩,产值20亿元,此项实现农民人均增收50元以上。
关注“三农”的真情在一项项工作中流淌:为保证农产品销售,政府部门积极培育市场体系,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如市农业局等部门多次组织名、特、新、优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
2008年,我市实施农业、县域经济“二次创业”,围绕加快农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搞好农村建设这四个核心问题开展各项工作。
2009年,开始实施柳州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战略,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2010年,“农业十大工程”全面启动。
新农村建设蒸蒸日上农民幸福感越来越强
2010年预计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增长10%,而在“十一五”期前三年年均增长13.5%,超过“十一五”规划《纲要》预期年均增长7%的目标。市发改委主任姜云飞表示,“农民增收是工业柳州‘十一五’成就的一大亮点。”“现在山里有公路、出门有班车,学生吃午饭不用钱,帮助进行村寨防火改造,看病有‘新农合’,听说农民还将有养老金。以前农村哪有这种好事?这样的日子哪个讲没好?”在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谈起五年来生活的变化,村民们都会这样说。
“十一五”以来,我市围绕“基础设施、产业服务、公共事业、村镇文明”四个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建设通乡油路和县际干道2000公里、通村四级路1800公里、屯级道路1500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
——投入3.28亿多元,解决了72.8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投入4.42亿元完成了135座水库的除险加固。
——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池累计达到26万户,占全市适宜建池农户的75%。
——连续开展“十大美丽乡村”评比活动,促进县域三产发展。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面启动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
……随着柳州快速发展,“十二五”的希望田野更令人振奋。
我市将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发展壮大特色优势农业,构建柳州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城镇化建设,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
工业反哺、城市帮扶,在工业理念谋划下,在“农业十大工程”等的持续发力下,柳州的“三农”工作将更上台阶。
上一篇: 三江县丹洲村获评广西名村 || 下一篇: 我市向重庆学习综合配套改革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