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调结构是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战略抓手

  • 2010-11-17   柳州日报

内容导航:

   编者按:昨天(1116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2010年第22期,发表了柳州市委书记陈刚撰写的长篇调研文章《调结构: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战略抓手》。全文如下:

   近年来,广西柳州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推动工业经济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创新发展思路,推进柳州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作为老工业基地,柳州形成了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为国家工业化进程做出了贡献。1992年,柳州成为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第一个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的城市;2006年,柳州的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树起广西工业的新标杆。为了解决产业结构不均衡,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经过充分调研,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三个同步、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

  推进“三个同步”,以新理念提升柳州发展水平。我们根据实际,提出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的发展理念。一方面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柳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经济,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另一方面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提升生态质量,构建与工业发展相适应、与碧水蓝天和谐共处的城市新环境,实现工业快速发展与环境持续改善的有效融合。2009年,柳州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3年翻了一番。在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9%的情况下,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不仅成功甩掉了“酸雨城市”的帽子,还赢得了温家宝总理“山清水秀地干净”的赞誉。

  实施“二次创业”,以新战略促进柳州转型升级。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柳州既缺乏资源支撑,又没有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工业主要依靠加大技改滚动发展。我们坚持以创新为主导,以创业为动力,全面实施“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二次创业”,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牢抓住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两个关键环节,加快推进“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转变,实现产业升级、企业升级、产品升级、工业园区功能升级和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升级,在推动柳州由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工业城市转型、由传统生产型城市向现代宜居城市转型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二调整产业结构,夯实转型升级发展的基础。对柳州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我们紧紧围绕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化工、制糖、造纸、建材、日化等五大传统产业,新材料、生物制药、机电仪一体化与电子信息、新能源及环保四大新兴产业的“354”产业格局,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先进制造业升级。

  坚持以产品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我们以技术改造为动力,大力实施“柳州创造”战略,推动工业产品从低端向高端、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从低效益向高效益升级,以此带动了产业升级。重点加快推动汽车产业由生产低端汽车为主逐步向生产中高端汽车为主升级,扩大整车生产规模,保持国内最大微车生产规模的地位,实现新型中级轿车零的突破,加快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千亿元级汽车产业,把柳州建设成为广西汽车生产集群的中心。2009年,柳州生产汽车119.4万辆,突破百万辆历史性大关,成为继北京、上海、长春之后国内第四个年产汽车过百万辆的城市。推动以柳钢集团为代表的冶金产业优化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品竞争力。2009年,柳钢产量突破800万吨,已发展成为华南和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公司。推动以柳工集团为代表的机械产业产品由国内和区域品牌逐步向世界品牌升级。2009年,柳工装载机全球销量第一,向打造世界级品牌迈出坚实步伐。同时,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化工、制糖、造纸、建材、日化等传统产业,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扩大产业规模。以柳化集团为龙头,大力发展煤化工、盐化工、磷化工等产品,升级的化工产业将成为柳州又一支柱产业。

  坚持自主创新和项目建设并举,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坚持以创新为主导,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立足柳州铟系列产品生产开发走在全国前列的优势,着力打造中国“铟谷”。加快发展花红药业、亿康制药、日田药业等一批新兴制药企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积极推进高精度机床研发和普通机床生产制造,着力打造机床生产制造基地。积极促成五菱集团加快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环保汽车规模化生产,着力打造广西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五菱集团制造的电动微型卡车和货车远销北美,成为中国第一家向北美出口电动汽车的车企。坚持围绕产业抓项目,以项目带企业、促产业,持续滚动地培育扶持一批重点新兴项目、新兴企业和新兴产业。

  三立足长远发展,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长远看,柳州的发展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使工业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良性发展轨道。

  实施“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战略,建设工业名城。大力实施“创新调整、产业升级,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战略,通过产品升级来带动产业升级,通过延伸产业链来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发展新兴产业,把柳州打造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工业名城。第一,重点依托企业主导产品,通过加大投入,进行更新改造,提升装备,提高产品产能,促使企业生产规模上新台阶。第二,通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生产具有较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填补柳州产品空白,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产品产能。第三,重点促进企业主导产品升级换代,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基地。第四,着力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产业缺项,填补产业空白,引进战略投资伙伴重组提升现有产业。力争到201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以上,在2009年的基础上三年再翻一番。

  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保持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柳钢、柳化、柳州电厂、柳江造纸厂、鱼峰水泥集团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把“低碳”理念贯穿到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企业要低碳生产,市民要低碳生活,社会要低碳消费,实现由高碳排放的工业文明向低碳消耗的生态文明的革命性转型。柳州有60.1%的森林覆盖率,有较好的发展碳汇经济基础,今后每年要继续开展“百万人民种百万棵树”活动,建设生态森林城市。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契机,深入实施“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工程、百里柳江综合治理工程,加强公共绿地、城市园林和城市景观建设,严格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使柳江饮用水保护河段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三类以上标准,保持和巩固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的良好形象。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