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柳州的神来之笔
时来,势成,文庙重建工程不但已是柳州的文化龙头地标,也在“国庆文庙十天乐”百万民众簇拥而至的盛况中,彰显出文化产业的领军气概。文化旅游带呼之欲出
“文庙开放日的日均客流量超过10万,说明柳州的老百姓文化素养高,是创新型柳州的文化基因保证。”市委书记陈刚对文庙折射出的城市软实力由衷欣慰。
“柳州文庙底气足,得天时,享地利,占人和。”我市文史专家孙代文教授说。文庙研究专家徐海生建言,可在文庙附近选择相关地带,创建汉城旧址文化公园。并与驾鹤小桃源的宋代文化遗迹关联,对唐代已经形成的窑埠古镇连成一体,打造“汉唐宋元明清”的文化旅游带,做大做活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大文章。
文庙的文化效应正在激活我市有识之士的产业创意思考。我市文化工作者黎奇补充说,筹建中的工业博物馆,是清末至当代的柳州工业发展历史见证,可将之串联一体,形成百里柳江线上的一条自汉及当代的历史长廊进行集中展示。进一 步彰显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采和魅力。
更有居民建议将水南路改为“文庙街”,还提议创建文庙文化街区,拉动旅游,拉动商贸。
事业与产业可并举
鱼峰区委区长张彬说,重建柳州文庙实际上是老树新芽。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文庙早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文化金字品牌。其所矗落之处,肯定是一块文化福地,也应是生财宝地。鱼峰区正在进行酝酿筹划,要以文庙为龙头,充分利用现有的规划格局,进行合理改造,将文庙作为一个文化产业园区进行开发。打造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链,让产业通过文化而得以发展,文化通过产业而得以传承,互 滋互养。同时,围绕文庙建立文庙旅游生态园。
市文化局局长李丽珍说,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齐头并举,群文活动与历史文化的并蒂双馨,是文庙综合开发的文化思路。可以柳州文庙为圆心系统,借助文庙进行各种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开发。比如推动“儒学博物馆”“文化会展中心”“汉唐宋明清诗词文化园”“古玩一条街”的特色街区建设,创办每月一次的“文化活动周”,一年一度的“孔子文化节”,在文庙周边恢复群众喜闻乐见的庙会活动。等等。
本市文史专家陈铁生提出,要尽快把国学精髓移植到文庙中,可以定期邀请区内外国学文化名人,举办国学知识讲座。在文庙里开辟国学角和论语角;同时,逐步建立 健全既有观赏性又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儒家礼制程序流程,如“开笔礼”“成人礼”“启蒙礼”“古婚礼”“社稷大祭”等古代传统文化的示范性展示。以吸引人潮。
市档案局副局长罗方贵也开始关注文庙建设的档案收集、留存工作。
这方新天地前景灿烂
市旅游局局长叶青松说,《论语》中有“富而可求也”的理念。
现在,柳州“文庙经济”小荷初露尖尖角。国庆黄金周期间的文庙开放日里,旅游方面的日接待量超10万人次。可见文庙是个投资回报率极高的“潜力优绩股”。大成殿的金顶,就像是“百里柳江百里画廊”上的黄金眼,夺目招财。可以此为 基点,发展文博旅游业,休闲娱乐业、创意设计业、商务文化服务业等。努力打造文博、旅游、娱乐衔接紧密的产业链条,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综合文博旅游景区。形成“大旅游”“大文化”“大商贸”的发展战略,让文庙这方新天地建设成为我市的“文化圣地、休闲乐园、不夜之城”。
叶青松还说,“百里柳江,百里画廊”景观上的水上音乐喷泉、瀑布群,水上大舞台,依靠自然景观取胜,但缺少历史与文化底蕴。
文庙景观带的出现恰好补上来了,将使这一段旅游线路实现“水陆两栖”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并驾齐驱的“集群效应”。
上一篇: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 下一篇: 陈刚主持市四家班子务虚会共同为我市全面发展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