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大型系列报道之二:工业柳州征程巡礼

  • 2010-10-23   柳州日报   记者 罗秋振

内容导航:

——脊梁的力量支柱的速度

第一支柱产业,领军高歌猛进。(记者 姜立 摄)

(图表制作:李洋)

 

   “十一五”是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寻常的五年。

   在困难中奋起,在挑战中前行。在几个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总是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用保增长的举措托举柳州工业,不断跨越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写下了工业柳州的新篇章。

   前进:改变历史的“柳州速度”

   工业是柳州的第一主题,工业是柳州经济的脊梁,“柳州离开工业就没有搞头”。

   共和国成立初期,柳州人民白手起家,选择了发展工业作为立市之本,经过几十年的探索,铸就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工业城市。

   “十一五”头一年开了好局,站上新高度的柳州以更加豪迈的气概发起新跨越,创造了改变历史的“柳州速度”,从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到2000亿元,我们仅仅用了3年:20071390.93亿元,20081750.21亿元,2009突破2000亿元,达到2011.1亿元,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数400亿元以上。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28.46%27.92%26.06%18.50%,四年年均增长24.15%

   在此基础上,又确定了“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即到2012年努力实现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的目标。今年1-9月,全市工业总产值1911亿元,增长32.4%。在跳跃的数字中,让人们一次次感受着柳州极速前进的旋律。

   1991年,我们厂当时叫柳微,年产微车仅1万辆,2009年销量达106万辆,今年19月,就销售汽车96.96万辆。这种速度是柳州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西部总装车间班长胡虞波见证公司成长,深有感触地称这是“柳州速度”。

   动力:强劲不歇的“柳州力量”

   “广西工业看柳州!”在这些年来柳州人喊得最响的一句口号的背后,是柳州以占广西1/12的国土面积和1/13的人口,创造了广西1/4的工业总产值作为注解的。

   “十一五”,柳州再为这句口号增添了沉甸甸的筹码,2006年全市工业增加值319.71亿元,2007年突破400亿元,达407.55亿元,2008年突破500亿元,达511.23亿元,2009年更是达到了588.07亿元,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数160亿元以上,四年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53%19.91%19.16%19.30%,四年年均增长20.22%,增速分别比“九五”“十五”时期年均增速高14.174.23个百分点。

   2009全市工业化56.22%,比2005年提高9个百分点,全市工业化率6.5,比2005年提高2.4

   市发改委主任姜云飞认为,我市经济强劲不歇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固定资产投资的突飞猛进。他说,“十一五”期间,随着全市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工业和技改投资明显加快。2006年至2009年,四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582.79亿元,年均增长30.97%,四年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04.57亿元,年均增长39.89%。今年1-8月,工业投资继续加大达168.75亿元,同比增长39.8%

   龙头:辐射带动的“柳州支柱”

   走过“十一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市工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培育形成了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产业链,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突出,在又好又快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2009年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44.37亿元,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数340亿元以上,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6%,是2005年的2.73倍。汽车工业完成总产值755.83亿元,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达到118.26万辆,

   2005年的3.14倍,冶金工业完成总产值385.86亿元,是2005年的2倍,钢材产量805.94万吨,是2005年的1.91倍,机械工业完成总产值202.68亿元,是2005年的2.96倍,挖掘铲土运输机械3.23万台,是2005年的1.75倍。

   最引人关注的是,“十一五”期,汽车产业形成了我市第一支柱产业,2010-2015年还将投资700亿元,使汽车产量到2015年突破200万辆,2020年突破250万辆。

   汽车支柱产业为工业柳州提升了地位,自治区为此决策在柳东新区建设“中国广西汽车城”。柳东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何焕全说,按照自治区领导的要求,“中国广西汽车城”将围绕汽车企业、汽车产业链,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做好国内一流汽车城的规划,做好一流城市新区的规划,成为提升广西汽车产业的全新平台,成为柳州乃至广西招大引强的重要阵地。

   腾飞:永不满足的“柳州跨越”

   “深水区”“攻坚战”“矛盾凸显期”“改革在闯关”……我们行将走过充满挑战的“十一五”,到今年底工业总产值有望实现2600亿元,从而基本完成“五年打基础”的任务,开始步入“十年上水平”的关键时期。

   市工信委主任戴翔说,充满期待的“十二五”,我市将继续坚持“工业强市,富民兴柳”战略,突出生态工业特色,迅速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全面提升工业层级,扩大柳州工业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把柳州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独具特色的现代工业城市,实现新的跨越。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