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柳州力量”探源之一:动力篇

  • 2010-08-29   柳州日报   记者 兰天

内容导航:

——骄人业绩催人奋进

   编者按:今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极其复杂的形势,面对历史罕见的旱涝灾害,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三个同步”,按照全年工作“三十字方针”,加快实施“创新调整、产业升级,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战略,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那么,支撑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在哪里?从今日起,本报从动力、合力、推力、效力4个方面探寻这股“柳州力量”。敬请读者关注——

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在全区年中工作会议上进行点评时认为,柳州市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经济升级,城市转型”迈出重要步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居全区第1位,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总量均居全区第2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居全区第3位,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确实,今年上半年全市各方面工作卓有成效、特点突出、亮点纷呈,成为推进下半年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剩下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我市将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开展,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及“十一五”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要达1200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达2500亿元,力争达到2600亿元;财政收入180亿元,力争达到190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

培育新的支柱做大做强工业

   【业绩】城市的发展关键看工业。我市上半年全部工业总产值1260.9亿元,增长3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31.97亿元,增长36.7%。工业经济的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32.9亿元,增长50.3%

   【动力】目前,我市正抓紧完善做大做强工业的政策,在资金、服务等方面扶持和推动产业发展升级。加快上汽通用五菱中型轿车、柳汽两厢和三厢轿车、重汽运力特种专用汽车等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汽车产量达到140万辆以上;继续推动柳钢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循环经济、完善物流配置、加大钢材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力争今年钢材产量突破100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推进柳工混合动力装载机和液压元件等先进制造技术开发,提升机制工业发展水平;加快新能源汽车、铝精深加工等项目建设,着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业绩】面对旱涝灾害给农业带来的严峻考验,我市上半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5亿元,增长4.0%。还启动了惠及全市230万农村人口的“十大农业工程”,农业保持稳定发展。

   【动力】我市抓住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城镇化建设的有利时机,以主要城关镇、节点城镇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其承载和服务能力。

   继续抓好“一小时经济圈”和“两小时经济带”战略布局规划的实施,统筹好城郊道路、市县路网建设,加快推进“一小时经济圈”公交惠民工程,实现柳州至附近三县县城客运公交化。积极筹措“十大农业工程”建设资金,确保各大工程按照既定计划实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优势产业形成规模化、优质化、产业化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推进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

   【业绩】随着我市“十大民生改善工程”的稳步推进。上半年,全市共实施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93.67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24万平方米;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8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2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2.7%80.3%。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72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866元,同比增长11.4%

   【动力】目前,我市正着力推进为民办20件实事项目,切实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扩大就业,推进全民创业。做好我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考核验收,狠抓以创业带动就业,做好农民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确保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万人,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4万人,实现转移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