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安的老板“商而优则工”
百余家原本纯粹的商贸企业,如今或“前店后厂”,或新办工厂,写出了“商而优则工”的好文章,也使融安县的竹木产业等形成完整的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了物流畅顺、商贾云集、工业繁荣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为虎年的开门红贡献新力量:今年一季度融安县第三产业增加值31559万元,同比增长11.8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401万元,同比增长60.8%。
融安县委书记周思泉、县长陈家达如此诠释“商而优则工”:这不仅说明融安投资环境得到了提升,也说明融安创新创业的激情得到迸发,还说明融安近年来打造“五大基地”开始取得了成效。
“商而优则工”,实际上是工、农、商的有机结合,使融安一产、二产、三产走上了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道路。它也是融安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可喜实践。
融安县拥有与湘黔毗邻的交通优势,商贸物流日益活跃,如何利用这一优势“以商促工”,搞活县域经济?近年来,融安四家班子按照“建立大市场、搞活大流通,拉动一、二产业大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今年以来更结合市委提出的“三十字方针”,大力开展“七个提升年”活动,引导工商业主创新创业,以商促工。
几年前从湖南来融安创业的刘昆友以3万元起步,在融安县综合批发市场投资针织品批发生意,但刚开始时生意并不好。对此,市场管委会及时派车派人带刘昆友等一批业主到周边县份进行调查和开拓市场,并倾力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难题。现在,刘昆友的生意已经发展到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等周边县域乃至区外,年销售额达500万元。
既然此地好赚钱,何不投资办实业?今年刘昆友融资1500万元兴建起“东城木器厂”,成为一名拥有年产值3000万元的竹木深加工企业的管理者。
像刘昆友这样的成功事例还有许多,他们都得益于融安近年持续开展“创优投资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活动造就的良好投资环境。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帮扶下,通过前店后厂、以商促工、工商联动等途径,融安商贸流通领域孕育出了一大批从事农副土特产、林竹木、中草药深加工的非公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目前该县有此类企业104户(包括中小企业),从业人数两千多人,其中规模以上非公企业11家。此外,还有以小手工作坊加店铺形式实现前店后厂经营的个体工商户300多户,从业人数约1900人。
上一篇: 我市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启程进京受奖 || 下一篇: 阳和工业新区首季工业增值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