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大危机实现大突围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应对危机的各项部署,化危机为转机,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保持了全市工业经济良好发展势头。
从“头脑风暴”应对“金融风暴”到在全区率先出台应对危机的“八项要求”,从“九条意见”到扶持中小企业的“十项措施”,一系列举措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的成功突围,2009年实现了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的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逐步回升,达70.50亿元,约占全区三分之一,增速由一季度的-87%上升到全年的73.29%。
在这场迎击国际金融危机的战役中,柳州工业经济创造了一个奇迹:全市没有一家企业关门倒闭,没有出现企业大规模裁员。
政策“组合拳”提振企业信心
在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之时,由于经济结构的原因,柳州成为重灾区,是广西受此影响最大的城市,工业经济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
顶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寒流,市委书记陈刚、市长郑俊康频频下到企业调研,寻求破解危机的良方。在立足“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打出政策“组合拳”,在资金、信贷、担保、市场及培训等方面帮助企业摆脱生产经营上的困境。
市经委与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起联合下发中小企业岗位培训实施办法,拨出500万元专门用于安排开工不足的中小企业待岗职工开展免费岗位技能培训工作。随后出台的《柳州市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减轻企业压力稳定就业局势实施办法》《柳州市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岗位补贴的实施意见》和《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扶持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具体措施》三个政策性文件,在安置就业、降低用工成本等方面对中小企业给予补贴,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这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极大地提振了企业战胜困难的信心。
在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增强对企业的服务意识的同时,我市还抓住国家政策机遇,着力推进产业重大项目突破,引导产业升级,重点推进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轿车项目、引进丹东黄海客车等总投资176亿元的9个汽车产业重点投资项目,以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升级。
产业再升级企业“弯道超车”
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让我市企业学会了“弯道超车”,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我市企业“弯道超车”技术更加娴熟。
在生产销售锐减的情况下,我市企业并没有停工停产,而是不约而同地进行内部优化、技术更新改造的核心提升。一时间,全市企业技术升级、“弯道超车”频频刷新每月的生产和销售记录。如东风柳汽采用模块化生产,提高了80%的产能;方盛饰件公司实行“一日三察”,充分利用产品边角料生产新产品,节约成本近500万元;上汽变速器公司以“人人当家”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近七成。
据来自企业一线的数据统计显示,2009年我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08.5亿元,增长51.8%,柳钢、柳化等企业的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
60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柳工、欧维姆、两面针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新增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五菱新能源汽车成功下线,柳汽、上汽通用五菱轿车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新产品产值率达27.7%,提高6.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4%,40家重点能耗企业超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全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年度减排目标顺利实现。
企业技改,产业升级,全方位的调整孕育着新一轮经济繁荣。在与这场惊涛拍岸的金融风暴的搏击中,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方式已在悄然转变。今年启动的“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战略,又一次使柳州率先抢占了新的发展制高点。
上一篇: “数字柳州”呼之欲出 || 下一篇: 我市“十大旅游工程”实施进程动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