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国内大企业集团甚至国外企业与我市频频互抛橄榄枝,特别是近段时期,众多国内外企业密集现身,与我市高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内容涉及汽车、石油、金融、港口、交通等多个领域。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市一时成为各地城市和经济体“战略合作”的首选伙伴。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动向绝不是孤立的“年度现象”。事实上,它是去年以来我市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经济突围”战略的继续。今年下半年我市经济成功回升上行,各大城市或经济体争相握手,这必将为我市冲击“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目标导入更多有力的“外援”。
今年我市向外扩展最大的关键词——“战略合作”频现媒体。市委书记陈刚在动员实施“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方案时强调说,“要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在广西工业经济中占据的领先地位,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进入柳州,使柳州成为产业转移和集聚的中心。”这表明决策层的发展眼光正从交流式的合作转向以积极的姿态建立城市和企业间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市长郑俊康11月6日在与中国石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时指出,我市密集地开启战略合作新局,将迅速促进我市经贸从交流式合作向战略合作转变。当前,国务院已经通过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正值柳州扎实推进“三个同步”、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全力打造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的关键时期,与各地大企业大领域战略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我市与其他城市及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主要停留在交流式合作层面,合作内容大多限于相互支持、招商引资、项目洽谈、签订意向等。而战略合作则鲜明地体现双方合作的战略性特点。
近日和我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中石油广西销售公司总经理刘建明表示,中石油公司实施南方战略的重要地区瞄准柳州,此次与柳州建立合作关系,“战略伙伴”意味更浓,协议强调创新合作交流机制,强化双方或多方各级别的联系沟通和协调,合作方式开始朝制度化迈进。
汽车产业是我市与国内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密切的领域。从年初至今,与我市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企业和地方政府有10多个;而在金融、特色经济、铁路公路等其他领域的战略合作也是“遍地花香”。
业内人士分析,面对国际市场需求的萎缩,开拓国内市场成为重点,这就要求城市和企业之间相互开辟内源新动力,发展内源型经济,加速区域经济整合进程。
在各个领域建立起广泛的战略伙伴关系,为我市在获取国家大规模注资、银行信贷巨额授信、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便利方面,提供了无法比拟的融资优势。在国家出台或即将出台的各项产业振兴规划之中,我市的一些战略伙伴还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不仅可以解决我市后续配套资金问题,还有利于项目获批、取得国家政策支持。
上一篇: “解放日”鸣防空警报纪念柳州解放60周年 || 下一篇: 郑俊康到柳东新区调研强调要加快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