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希望大家都来帮他们一把

  • 2009-02-12   记者 张蔚 通讯员 张莹莹 报道摄影

内容导航:

 ——春节过后我市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情况调查

      
  
  记者最近了解到,2月3日至2月5日,在市政府的组织下,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会同财政、农业、水利、交通等11个部门组成调研组,深入到近10个返乡农民工相对集中的村(镇)、乡(屯),发放调查问卷,并与近70名返乡农民工座谈,想方设法解决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

            返乡农民多  原因各不同

  截至1月底,我市六县外出务工总人数39.9万人,返乡农民工16.57万人,其中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的7.52万人,返乡过年的9.05万人,受金融危机返乡的农民工占外出务工人员的18.8%。在全市返乡农民工中,有56%从广东返乡;有13%从江浙一带返乡;从广西区内返乡的有30%。其中,我市外出务工最多为柳江、融安和融水苗族自治县,外出务工人数均为8万人以上,三江侗族自治县外出务工的也有6万多人。
    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的农民工当中,因企业关闭、停产、歇业返乡的约占70%左右;企业生产订单急剧下降、企业开工不足裁员返乡的约占12%左右。约有5%是因为企业减少生产成本、进行技术改造或企业转型转产,农民工技能不能适应新的生产技术要求而被辞职,或是因工资待遇低而自动辞职回家。这些返乡的农民工原大多是在玩具制造业、印刷业、餐饮服务业、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作。
  我市各县区经济快速发展,发展园区,引进项目,需要大量劳动力而吸纳农民工返乡就业,冲着这个预期而返乡的农民工占16%。

          不论走与留  创业是共识

  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新平村的农民陈明河,在广州一家玩具厂打工多年,月工资从原来的600元增加到1500元。失业回家后,他一直在苦等厂家的复工电话……
    调查表明,像陈明河这样想继续外出务工的打工者,占我市返乡农民工的六成。而四成返乡农民工则不愿再外出,他们一是想在县区经济发展中寻找就业岗位,二是由于在外务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技术,想在本地自主创业。
    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返乡的农民工都不想再务农,不外出打工的想在家乡创业,搞一些特色种植、养殖业,但由于创业配套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返乡农民工信息又不畅通,创业有较大的困难。

          ■大家想办法  途径有多条

    调研结束后,调研组就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鼓励本县中小企业、县域工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科技企业开发岗位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对录用返乡农民工的企业给予政策或资金支持,使其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以项目带动返乡农民工就业。如在政府开发的兴修水利、旧城改造、兴修公路等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中,要优先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
    ●搞好培训。各县应多渠道筹措返乡农民培训专项资金,对部分失业保险有节余的县,可适当调节失业保险基金用于返乡农民工的培训。整合各部门的培训资源,拓宽培训范围,开展有特色的种养培训、用工定向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对参加培训的返乡农民给予培训食宿补贴。
    ●多方扶持。应将返乡农民纳入我市扶持全民创业政策的范围,一是对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二是提供项目推荐、专家指导、跟踪服务等全方位的创业服务。三是贷款扶持,将原仅限于下岗失业职工的小额担保贷款的对象扩大到返乡农民,同时将贷款的项目扩大到种植、养殖,并提高贷款额度和贷款周期。
  ●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功能。将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村(屯),深入到乡村送政策、送培训、送服务、送岗位。对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的劳动保障事务所人员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补贴。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长崔宏表示,目前该局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此次调研的情况,正在草拟我市如何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政策文件。相信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各方的努力下,返乡农民工必定能走出暂时的困境。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