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看“五子登科” 见百姓实惠

  • 2008-12-12   □统筹策划 蔡德宪 图文报道 刘丽虹

内容导航:

 

 

男女老少的不同着装,演绎着不同的街头风景

 

 

上超市购物已经逐步成为市民的生活习惯

 

 

“温馨工程”大大缓解了部分市民的住房难问题。图为跃进路上的栋栋新楼

 

 

  “柳州有个六层楼,里面东西样样有,有单车、有手表,还有那个的确良……”这首20世纪60年代末流行的柳州民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计划经济年代年代物资供应的紧缺。如今,“三转一响”鲜有人提,“的确凉”已经成为淘汰产品……我市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在几十年间,由1980年的人均384元上升到2007年的12866元。收入的提高,使人们的衣食住行——票子、身子(食)、柜(衣)子、房子、车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增长了33倍多。从金融机构城乡居民存款余额看,1980年为0.8亿元,2000年为173.38亿元,到了2007年增长到388.43亿元,比“九五”年末增长了2.24倍。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看,1980为712元,到2007年为26819元,提高了近38倍。由此可见,我市这个老工业基地走上了“再造一个工业柳州”“二次创业”新里程的同时,也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和提高。
    据统计,2007年我市居民服装的消费仅为上年的98%,且连续几年都呈下降趋势。春绒(衣)、夏丝(绸)、秋毛(衣)、冬棉(衣)是龙城人衣着选择的大趋势。尽管人们在衣着上的投入在逐年减少,但服装厂家洞悉消费心理,那些顺应时代潮流,休闲的、庄重的、职业的、实用的服装仍然源源不断地面市,让柳州的男女老少越来越漂亮。
    市民在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更注重生活质量。膳食结构倾向更加营养化、保健化。从调查资料显示,我市居民粮食消费继续下降,高脂肪肉类消费有所减少,副食品消费逐渐上升,高蛋白和保健食品消费有所增加,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民以食为天”是句千古不变的话语,故我们的人均消费支出统计数字,用在食品的消费永远占大头,而食品价格往往又是物价上涨的领头羊。所以,百姓的这个“天”怎么样,很大程度取决于“民”口袋里的票子和政府平抑物价的能力。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原本遥不可及的梦想在短短几年很快就变成了现实,真正实现了居者有其屋。1987年,我市人均住房面积为5.9平方米,到了1997年为7.2平方米,而2007年我市现住房屋总使用面积为25.6平方米/人,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倍多。住房是凝固的建筑艺术。有间好的房子,就像有个舒适的窝,这是谁都想的事。拥有所想要的房子,还得荷包胀了才行,不过现在即使荷包不是很胀,也可以有房子,那就是贷款——柳州2007年的住房贷款比前年成倍增长,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近年来,公交车甚至开进了乡村,恒达巴士公司目前营运的线路超过百条,其中“十五”期间增开了63条,增开部分是“九五”的两倍还多。2004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实行出租车起步价3元,市民出行更实惠方便了。据市统计局的统计,我市民用汽车个人拥有量,进入“十五”的第一年是15164辆,到2004年达到了33995辆,增长了1.24倍;受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影响,2007年摩托车、轿车等交通工具价格纷纷下跌,同比下降了6.8%,这给市民购买出行工具留下更大的空间;到2008年10月,我市机动车辆已经超过51万辆。

    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柳州人民生活大事记
    1959年——
    ●4月,我市开始实行熟食、糕点所有品种凭票供应,市民凭购粮证到粮店按人数在定量外领取饮食票,凭饮食票到饮食店或糖烟店购买熟食或糕点。
    ●6月,我市进行工资调整。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等部门升级面为35%,农林水利、商业服务、粮食部门职工为26.16%,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19.15%。全市合计月增工资45.21万元。同时,还对1958年招收的4000多名普通工制订了统一的月工资标准:一级25元,二级28元,三级32元,四级36元。
    ●12月,开始发放购货证,对肥皂、木纱团、香皂、缝纫机针、灯泡、腐竹、粉丝等紧缺商品实行凭证限量供应。
    1963年——
    ●1月,从1962年至此全市精简大部分1958年后从农村进城的职工共16549人,压缩城市居民家属4948人,其中直接回到农村参加生产的人数为15540人。财政上少付工资640多万元,少销商品粮180万公斤。
    ●11月,全市共有定期救济户114户134人,月发放救济费共996元。
    1970年——
    ●5月,我市对全市220个单位73312名职工口粮标准进行调整,原定量为170525公斤,调整后平均每月增加定量835公斤。
    1981年——
    ●12月,我市85对新婚青年举行集体婚礼,市党政领导为新婚夫妇证婚。
    1985年——
    ●7月,根据国家取消粮食统购的有关政策,我市取消粮食统购,对稻谷、玉米、小麦实行合同订购,其他粮食小品种价格放开,自由购销。
    ●8月,我市城镇储蓄达63.8万户,储蓄总额2.6484亿元,分别是1950年、1978年的2758倍和810倍。
    1986年——
    ●8月,全市各小学、初中从秋季开始免收学费。
    ●9月,第一期管道煤气竣工,我市成为广西率先使用管道煤气的城市。12月,柳钢民用煤气开始供应市民。
    1988年——
    ●5月,我市对全民、集体和私营企业实行养老金社会统筹办法。
    ●8月,我市开始举办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活动,到1990年筹集福利资金110万元。
    1990年——
    ●投资165万元的市内首座高级老人公寓在市社会福利院动工。
    1994年——
    ●市政府印发《柳州市最低工资实施办法》。经测算,本年确定劳动者每小时不低于1元工资,每月不低于188元。
    1996年——
    ●1月,我市确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为月人均收入120元。2月,市政府决定低于生活保障线的居民每月可领取救济保障金,基金低于保障线的补足保障线。
    ●7月19日,我市遭遇了水位92.43米的百年未遇大洪水,下午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指示广州空军派出直升飞机到柳州市上空投物资;20日国务院派出工作组到柳,传达了江泽民主席对我市救灾工作的意见和对灾民的慰问。
    1998年——
    ●1月,市政府召开穿山、太平、古砦、土搏4个贫困乡镇脱贫达标验收工作会议,会上宣布我市贫困乡镇全部摘帽。
    ●我市31004名下岗职工,已经有18602名实现了再就业,并通过财政安排和社会筹集资金1235.30万元,为14167人次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共计315.5万元。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