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用爱抚慰受伤的心——来自我市救治四川地震伤员“爱心病房”的报道(一)

  • 2008-05-28   记者 张蔚

内容导航:

  编者按:大象无形,大爱无声。四川地震中受伤的部分伤员来到我市救治后,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记者近日深入医院“爱心病房”采访,记下了伤员们在医院的治疗进展和生活情况,以及医务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


    这次来我市治疗的四川地震中受伤的部分伤员,由于原来在灾区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差,睡眠也不好,没有安全感。来柳以后,在市委、市政府及医务人员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热情帮助下,心理上有了依靠和安全感,情绪状态也趋于稳定。但是,一些病人也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他们受伤和惊恐的心灵需要心理的安抚。为此,这次负责接治伤员人民医院、工人医院的医生们,不仅对他们进行伤病治疗,还配合医治实施了心理疏导。
    ◎在市人民医院治疗的一位71岁的伤员,曾在地震中被埋了3天,失去了一只手。被截肢后,他一直存在幻觉,感觉自己的手还在废墟中,情绪一直不能从灾难发生时的恐惧悲伤中恢复过来。市人民医院的心理医生潘柳萍一直陪在他的身边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告诉他这段时间出现这种心理反应是正常的,慢慢开导他回归现实,面对今后的人生。潘柳萍还辅导他的女儿给父亲做安抚工作。
    ◎市工人医院在病人到来之前,就对病区的医护人员作了心理治疗方面的辅导,并招募了一批志愿者。该院心理咨询科主任马梁红说,病人来后,她每天都要去病房与医生一起查房,有空的时候就去病房转转,了解伤员的情绪和心理情况,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心理调理。
    ◎一位住在市工人医院ICU病房的80岁女伤员,不时出现紧张焦虑情绪,脑子不断闪回地震发生时的情景,看到墙壁有线就认为是房子裂了,房子要砸下来。针对病人出现的这种精神状态,市工人医院找来了一位四川籍的护士长来陪伴她,用四川话来安慰她。还有一位83岁的男伤员,到柳州的第一天晚上在半夜惊醒叫起来:“地震啦,拉我出去!”护士们赶到他的病床前,安慰他说:“这里是广西,没有地震,你安全了。”但他还一直在喊:“不行,要去空旷地。”当晚,医护人员整夜坐在病床前,握着伤员的手让他安心入睡,直到第二天醒来。
    ◎在市工人医院“爱心病房”里,有一位16岁男孩。由于被压得过久,他的右小腿没有保住,不得不做了截肢手术,腰部也受了伤。刚到柳州那天,男孩不愿与人说话,不愿理发,表情呆板,情绪非常低落。为此,医院找来了四川籍的康复科医生与他交流,又请来了四川籍的理发师帮他理发,还派出志愿者陪他聊天,介绍柳州的情况,转移他的注意力,并让心理医生给他做疏导。一些市民对他也非常关心,给他送来慰问品,使得他的心情渐渐好转起来。男孩的脸上终于又有了笑容,他还跟医生介绍北川在什么位置,自己是怎么获救的。在病房里,他告诉记者,等他的伤完全好后,他还想继续学习美发,将来做一个美发师。
    ◎市人民医院还有一位70岁的伤员,来到时不愿睁开眼睛,也不愿吃饭。该院的心理医生设身处地地说,遇到天灾人祸,是谁都不愿意的,如果是我们的话,也会很难过的……这种将心比心的交谈,终于开启了这位伤员封闭的心扉。这位伤员还反而过来安慰心理医生说:“你不要难过,我会挺住的。”
    5月27日,我市一群心理咨询师志愿者来到市人民医院,协助医生对伤员进行了心理疏导。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