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月10日,《人民日报》在两会专版“议事厅”专栏,以《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为题,刊发了该报记者对全国人大代表、柳州市委书记陈刚等三人的访谈。陈刚说,非常赞成温总理强调的要进一步抓好节能降耗和生态建设的观点。陈刚指出,节能减排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工业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柳州这几年抓好节能环保工作,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现摘发如下: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节能减排的十项措施,以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这几天参加小组审议、讨论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节能减排建言献策。代表委员们认为,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最终会让我们祖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生态建设见成效 山清水秀天碧蓝
代表们认为,经过各方面努力,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2007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近年来首次实现双下降。为实现这个目标,中央和各级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投资之重,都是前所未有。
“节能减排既是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在这方面,柳州有过经验和教训。因此,我非常赞成温总理强调的要进一步抓好节能降耗和生态建设的观点。”陈刚代表说。
他说,作为传统工业基地,柳州的产业结构性问题十分突出,过去由于没有抓好节能环保工作,成了有名的“酸雨之都”,许多客商不愿前来投资。近几年来,柳州生态环保建设直接投入超过60亿元,通过推广先进适用环保技术、淘汰或搬迁重污染企业、实施能源替代计划、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2007年,柳州空气的优良天数达351天,优良率达到96.2%,创20年来最好水平,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2007年,柳州引进的到位资金近160亿元。
节能减排是大势 企业应该多担责
目前我国节能减排任重道远。现在离“十一五”规划明确规定的“到2010年单位能耗要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要减少10%”的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打赢这场攻坚战,需要从观念、技术、管理、体制、法律到政府自身的全面变革,直至演化成人们的日常习惯。
“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陈刚代表认为,企业应该尽快扭转思路,紧跟政府的节拍,走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上来。尤其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大企业,更应该担当社会责任,并以此为契机,加速产业升级,提高科技产品含量,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落实节能减排,可能影响一些眼前利益,但从长远效果看,节能减排能为经济发展腾出更多资源和环境容量,能为地区和企业发展增添持久的后劲,节能减排对于企业来说不是负担,而是应尽的环保责任。
代表们认为,节能减排大政方针已经明确,只要我们坚定方向,努力进取,“十一五”规划节能20%目标的实现还是令人感到乐观的。
上一篇: 全城汽车准备“烧”乙醇汽油了 || 下一篇: 陈刚昨晚做客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