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一过,春节烟花爆竹“禁改限”工作便告一段落。按规定,从今日开始,我市限放区域内的零售点都必须停止烟花爆竹销售,批发企业将对零售点剩余的烟花爆竹回收。今年是我市“禁改限”第二年,从各有关单位反映的情况来看,由于有了去年的工作经验,各单位更好的开展工作,以及市民素质提高,今年“禁改限”总体工作要比去年好。
公安消防:投诉和火灾同比下降近一半
由于相关部门严管、严防、死守和市民的道德素质的提高,“失控”“乱放”“火灾增多”事件均未发生。据了解,从除夕到元宵节的15天时间里,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共接到群众投诉因燃放烟花爆竹扰民、污染等电话57起,“119”报警服务台接到因燃放烟花爆竹的火警、火灾报警12起,只有1起火灾损失达3万元左右,其余都是小火灾,投诉数和火警火灾数同比下降近一半。
警方从1月初开始,治安民警全警参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清査整治销售、燃放烟花爆竹专项行动。市公安局20天内共出动治安民警320多人次,查处了一批非法购进、储存烟花爆竹的窝点,收缴了一批非法烟花爆竹。
另外,柳州警方成立了处置烟花爆竹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对事故发生后的现场保护和警戒工作、交通管制、人员疏散、组织抢救、调查事故方面都做了相应的预案。
市公安局消防支队司令部办公室参谋徐学斌对记者说,春节前就组织消防官兵进学校向学生传授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常识,并针对石油化工、地下建筑、高层建筑、大型集贸市场火灾和化学灾害事故等参战人员多、处置难度大的特点,开展了实战演练。除夕至元宵佳节,消防官兵都坚守岗位;除夕夜和元宵节的两个晚上,消防战士着战斗服待命。
医疗卫生:120中心仅接到一个求援电话
2008年春节期间,市卫生局制定了《2008年春节柳州市燃放烟花爆竹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并成立由市卫生局、市120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相关负责人组成的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还全天值守在岗位上。
为了保持协调作战,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各成员医院通讯设备全部处于实战状态,值班电话、急诊电话与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联网的无线通讯设备均为专用线路。所有急救单位,平时必须按标准配备急救药械,做到有备无患。
据了解,去年120急救中心曾接到50多起救援电话,而今年仅在春节七天大假期间接到一起烟花爆竹引起的事故求援电话。记者从市内一些医院了解到,在烟花爆竹中受伤的病例起数并不多。
经营管理:管理有成效 “非炮”仍存在
今年春节,我市“禁改限”工作早早进入程序。2007年9月6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便成立了“柳州市烟花爆竹经营管理办公室”,该办公室由市供销社、安监、工商、公安、质监、城管等多个部门成员组成,对烟花爆竹的购、运、销、资质审查、全安燃放等多个环节进行把关。今年1月3日,我市首个关于烟花爆竹的经营管理办法《柳州市烟花爆竹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提高了烟花爆竹市场的准入门槛,建立退市机制。在监管方面,采用8道防伪标志对进入市场的烟花爆竹一一贴标,便于职能部门检查。
柳州市烟花爆竹经营管理办公室向社会公布了监督电话,至今共接到各种举报、咨询电话20多起。其中,1月9日接到群众举报,在柳南警方与柳南安监局努力下,在柳南区帽合附近一栋居民楼,查处了一名姓韦的女子花3万多元从湖南非法购进的495件烟花爆竹。由于监管得当,今年春节前我市两家批发公司销售量就达到300万元,这是2007年整个“禁改限”期间的销售量。不过柳州市烟花爆竹经营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私炮、黑炮”现象仍是目前市场管理难题,据了解,全市(不含六县)共批准零售点600多家,而到指定批发点进货的仅有258家,也就是说还有300多个零售点未按规定进购烟花爆竹。
另外,记者还从市政热线“12345”了解到,今年春节期间,投诉烟花爆竹起数有100余起,但同比有所下降。其中以在楼道内燃放烟花爆竹而产生噪音方面的投诉居多。
上一篇: 下月个税起征点提到两千元 || 下一篇: 我市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高致病性禽流感严防人畜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