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上午,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黄涛向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作我市200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报告提出,2008年我市将坚持“工业强市、富民兴柳”的总体思路,围绕率先在全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及在全区率先实现工业化的目标,继续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争取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7亿元,增长1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增长32%以上;财政收入134亿元,增长15%以上;工业总产值1680亿元,增长2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减少5%以上,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减少3.1%和3.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亿元,增长17%以上;外贸出口8.7亿美元,增长3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50元,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3730元,增长10%以上等预期目标。
■加快推进工业化,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市之路
实施“六个百亿”行动,力争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亿元企业、200亿元企业和100亿元企业各一家,力争新增工业产值超100亿元的县、城区和工业园区各一个。
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扶持机电仪、汽车与工程机械零部件、现代中药、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加快组建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及机械、医药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加快实施品牌成长计划和产业成长计划,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
实施中小企业“扶优扶强,融资担保、创业、培训”四大工程,重点打造“汽车零部件、机械及配套、制糖、医药”四个中小企业集群。
统筹推进柳东新区工业园区、县区工业园区和北部湾“柳州工业园”的开发建设。
■着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打造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一批强势农业龙头企业,扶持一批上规模的种植和养殖大户。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重点抓好蔗糖、桑蚕、水果、蔬菜、茶叶等重点产业的发展。
建设通村、通屯道路400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加快8处渡改桥,9个乡镇客运站、42处水库除险、18万人的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和22处小水电站等以农田水利和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借助世行扶贫,尝试开展“社区扶贫”,创新扶贫开发模式。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旅游、金融、信息等服务业。抓好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的试点工作,积极开展“阳光早餐”工程试点,新建成“放心肉”连锁专卖店30家。加快推进联坤家居广场、工业品展示交易中心、广西汽车贸易园二期、柳邕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改造等项目建设。
重点推进广西长乐现代物流、市生产资料物流中心、柳化运输仓储物流、小商品日用品加工基地与物流配送基地、桂中海迅柳北物流基地、中铁物流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通过分段招商、合理开发推进“百里柳江”景观带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宜居城市建设步伐
坚持规划先行,夯实提升城市品位的基础,突出柳州山、水、城融为一体的个性风貌。加强节能减排和环保治理。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拓展对外交通,巩固柳州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破解城市道路交通难点问题;继续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加大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公益、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2008年计划实施重大项目251项,其中新开工125项。
■稳妥推进各项改革,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充分拓宽投融资渠道,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推动华侨农林场体制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度。
主动融入多区域合作,市外境内招商实际到位资金力争达到230亿元。进一步改变我市出口产品结构,实际利用外资要突破1亿美元大关。
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扩大就业,健全城乡社会求助体系,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计生事业,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上一篇: 今年我市交通工作确定几个重点 || 下一篇: 市财政局负责人报告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