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我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一周年回顾系列报道之四:长效管理不松懈

  • 2007-11-05   记者 李斌

内容导航:

    “城乡清洁工程”开展一周年了,我市值得总结的经验有什么?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城区干部的感触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说做就做”。工作无大小,思想到位是前提、经费落实是保障、制度完善是根本,言必行、行必实、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才能把工作做好。

 

    思想到位是前提

    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在谈到“城乡清洁工程”时引用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古训。无非是用以说明小事与大事的关系,告诫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老百姓关心的事做起,从清洁卫生这些日常的、基础的、一般的事情做起,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卫生习惯,进而提高干部素质,搞好经济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

    然而,在“城乡清洁工程”开展之初,很多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都不同程度存在这样的疑问——这项工程能做多久?有什么用?思想认识不到位,造成了行动上迟缓,不去思考长效管理的措施,到有上级单位检查时疲于应付,才搞人海战术进行突击,拆东墙补西墙,以致影响了正常工作。

    于是,自治区媒体连续播发了《一庭不扫何以扫天下》《说要做的事就要做》等评论员文章帮助干部深化认识,并以“不扫地就扫人”的方式强力推进“城乡清洁工程”。

    市委、市政府为此多次组织学习,以求统一思想。随着认识逐步到位,大家开始思考长效管理,摸索如何从“突击”走向“长效”。

 

    经费落实是保障

    我市首先从增强环卫力量方面入手,解决长效管理的问题:增强环卫保洁队伍建设、增加环卫设备投入、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市城乡清洁办副主任潘义祥告诉记者,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后,我市重新核定全市清扫保洁面积,将经费由原来每平方米3元增加到4.5元,仅此一项就增加投入4000多万元。新增1000个公益岗位,充实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清扫保洁队伍中去,进一步增强专业队伍力量。投资1083万元为四城区环卫部门购置装载机、垃圾运输车、扫地车等车辆设备29台套,提高工作效率。投入600多万元增加一批环卫设施,新建6座公厕和4个垃圾中转站,目前已投入使用。

    我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来,市财政及各城区财政先后共投入了3.4亿元,我市还将投入1亿元,打造“城乡清洁工程”的长效机制。

    5月份,我市又启动了总投资为26.4亿元的城市建设项目,其中有柳长路景观改造、龙潭路改造、桂中大道延长线、阳和污水处理干渠等9个城市工程。随着一大批市政设施、城建项目的建成和改造,城市形象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制度完善是根本

    一些单位和个人在“城乡清洁工程”的长效管理上不到位,存在松懈的现象,今年3月到9月被追究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有12个,一些干部被免职或者诫勉,可见“城乡清洁工程”是真正落实了责任追究制。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城乡清洁办副主任邬燕文告诉记者,为巩固各项整治成果,实现长效管理的目标,我市还下发了《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行政过错责任》《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措施》《市容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长效管理规范性文件,并建立跟踪督查、群众督查、新闻督查、重点督查等制度,加强对活动的检查、督促和监督。

    各县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甚至到村屯,都层层落实了责任。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也得到了全面落实。

    此外,我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五年规划和市场建设管理、停车秩序管理、雨污()水、环境卫生等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

    “做工作都像搞‘城乡清洁工程’这样,就没有做不好的。”市城乡清洁办副主任吕福生感慨地说。这是许多参与“城乡清洁工程”的干部的共识。只有制度落实了,工作才能落实。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