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鱼峰区委和区政府对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投入不断增加,培训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支撑。但是,教育信息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会拉开也可能缩小城乡差距。由于现实的主客观因素,我区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度低,更高层次的信息化教学及建设就更为任重而道远。但是,信息化教学不应该只是名牌中小学的特权,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也要有一席之地。为此,我们鱼峰区政协教育组在对里雍中学、里雍小学等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进行了调研。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一是部分教师仍然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模糊,不求改变,总是以备课、教学忙为由不积极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二是各学科教师参与信息技术培训的机会较少,即使参与,由于不用,很快学完就忘,加之学校内部没有能力开展系统的培训,导致老师整体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水平偏低。
(二)学校信息化资源贫乏滞后。一是里雍中学和里雍小学没有专门的计算机网络机房中心,交换机、路由器、网络布线不够专业,较混乱,给管理和检修带来很大的困难。目前计算机网络是一条200M的移动网络,供100多台计算机使用,网速较慢。二是学校的计算机配置较差。学校最初建立计算机教室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电脑的兼容性不稳定,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较多的问题,有的电脑还经常开不了机,连不上服务器,有时候,在一节课中,会出现多台机器死机的情况。 三是学校没有建设校园网,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信息资源,优质期刊、报纸、图书馆等教育教学信息不能共享。老师在使用教学APP方面是一片空白,目前没有优质的教学APP供教学使用。
(三)学生与信息化的交互有限。一是由于没有专业、专职计算机老师,使得学生信息技术课不能保证正常开展,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滞后。二是在农村学校大多老师是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尽管有些老师在教学上也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但绝大多数老师也只是局限于PPT的展示,没有人机交互,学生互动较少,课堂效果不佳。
二、几点建议
(一)加大投入,切实完善硬件设施。畅通的网络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首先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改善校园网络的性能和配置,优化校园网络环境,为全校师生搭建高速宽带工作和学习网络环境。其次配齐学生专用计算机房,并为每一位农村学校教师配齐电脑,保证教师和学生顺畅地上网学习和交流。
(二)城乡牵手,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加快薄弱地区和学校的信息化人才和队伍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参照目前对口扶贫的模式,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学校,与教育信息化建设薄弱的学校之间,建立“一对一”的对口帮扶机制,制定帮扶计划和责任目标,并通过相应的培训学习、联动教研加快农村学校观念的转变。
(三)抓实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应用素质是最终走向成功的首要因素。一是请进来走出去。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请专家进入学校开展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教学实施理念和教学模式建构策略的专项指导。如微课的制作与运用、视频剪辑与制作、资源空间搭建等培训。二是多渠道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先进学校的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创建网上论坛,在微信公众平台、校园局域网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三是落实信息化“同步课堂”。可采用音频、视频会议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主题讨论等。还可以开展网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提高移动教研活动效率、效能。四是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机制。建立具有信息化素养的领导班子队伍、专业能力强的技术骨干团队、信息技术支持与服务团队和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学科教师团队等。科学合理地解决好信息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认定机制,同时把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绩效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
虽然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条件先天不足——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信息化教学资源严重缺乏,信息化应用不深入,但我们可以通过政策上的倾斜,对口帮扶,专项培训,完善师资建设来加快农村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步伐,让教育信息化回归教育本身。我们坚信教育信息化的春天同样会属于我们农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