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从“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
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鱼峰区政协经济组
2010年,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主动地以中国东盟博览会、浙江义乌小商品博览会、深圳高交会等会展为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地举行项目投资洽谈会,向广西福建商会、福州商会、温州商会等推介鱼峰,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使我区招商引资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我区“招商引资”和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鱼峰区通过集全区之智、全区之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已逐步形成,已成功引进了众多规模较大的商贸、工业项目,增强了我区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全年新引进项目70项,项目总投资45.21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1.52亿元,增长30.09%。招商引资大兑现落实到位,项目履约率达到100 %。随着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招商引资工作正由传统的引资阶段步入选资时代。
二、我区在“招商引资”和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每年通过全方位的招商引资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其他城区发展情况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是:
(一)第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影响我区第三产业发展。我区目前的三产市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市场布局和结构不够合理、配套商贸物流业不够完善等现象,这些都与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的发展战略所不相符,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全面提升档次和扩大规模建设。
(二)项目建设用地拆迁工作难度大,影响项目的推进与实施。2010年,我区提出了大力实施“三产水平提档工程”发展思路,但几个大的三产建设项目都遇到了项目建设用地拆迁难、建设用地变性难等问题。如新银都大厦周边地块的征地拆迁、洛维物流园区缺少用地指标、天天来农贸市场等商业用地变性难等问题,都影响了我区三产市场项目的推进。
(三)流通市场缺少龙头企业,难以带动商贸经济圈的发展。近年来,我区的流通市场发展虽然有了一定规模,但总的来说,第三产业因缺少龙头企业、知名企业的进入,辐射带动作用较弱,难以带动周边商贸经济圈的整体发展。
三、从“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我区“十二五”规划的战略发展思路,十二五期要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广西生态文明先进区”。我们现在考虑招商项目时首先也要看是不是环境友好型,在这个前提下再考察项目对我们的主导产业链是不是有做大和延长的作用。如何提高招商质量来为打造高端产业服务,要有意识提高对产业信息的研究和分析能力,以便更好的提出招商建议。下面谈谈从“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围绕三个方面”,努力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着眼于我市“三五四”产业结构,围绕汽车、冶金、机械、化工等产业,组织产业招商;一是围绕产业重点,实施产业招商;二是围绕园区特色,实施重点招商,促进集约化发展,形成产业聚集;三是围绕企业需求,进行产业链延伸,实施专题招商。
招商选资作为扩大经济增量的主要抓手,一要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园区主体产业建设,进一步强化产业链招商、基地化招商、精细化招商。二要做好工业集中区招商,强化工业地位。重点引进符合集中区发展规划、带动力较强的工业大项目,促进产业升级、产品更新换代,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三要加强引资与选资工作,突出优势产业招商,引进重大企业配套项目。围绕我区汽车配件、机械等优势产业引进项目,即以项目作为招商选资工作核心,着力抓好重点招商项目建设。对变速箱齿轮项目、铸件及精铸件项目、重型卡车发动机项目、活塞总成项目、连杆总成项目、橡胶机械项目、大功率永磁同步电动机等市里总投资311亿元的招商项目进行认真调研、评估、分类,做好项目的策划、包装和招商选资工作。通过不断完善产业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促进优势产业朝规模化、配套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同时注重对重大企业配套项目的引进,为骨干企业的发展“浇水施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发挥区位优势,着力营造和改善市场投资环境。一是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旅游和交通优势,优先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主动与市规划部门对接,着力抓好洛维园区、燎原路物流基地的规划布局,招商引进和培育扶持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二是积极促成消费服务型企业的引进和发展。大力发展商圈经济,提升鱼峰路、驾鹤路、屏山大道传统商业街区的影响力,推进荣军路口大润发超市、东都百货、新白云交易市场等重点项目的步伐,积极发展高端市场,带动城区商业的升级。三是充分利用我区旅游资源。在文庙、龙潭公园、开元寺一带打造特色旅游街区,继续推进都乐大桥一带休闲农业观光、乡村民俗游的招商引进和发展。四是构建第三产业信息平台,广泛宣传鱼峰区发展第三产业优惠政策,推介重点建设项目,吸引龙头企业、知名企业的进驻,对这些龙头企业在项目投资、资金筹措、税费优惠等方面争取更多的优惠与扶持;五是修订和完善可操作性强的区、街道、社区三级招商引资政策体系。在做好优化服务环境,完善服务管理体系的同时,努力拓展招商引资引企渠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小分队招商”等办法,用真情和实实在在的服务,换来投资者的信赖,让鱼峰区成为区内外众多客商投资的热土。健全奖励、激励机制,鼓励人人参与招商引资工作,对在招商引资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重奖。
(三)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务求实效。要落实招商选资“一把手”负责制,明确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为招商选资第一责任人,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招商选资工作中去。建立健全招商选资的考评激励机制,激发各级党员干部招商选资的热情,把大批党员干部引向招商一线,在招商一线锻炼干部,选拔重用干部,形成全党动手、全民创业、全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招商选资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人大和政协应当将政府招商选资作为重要的监督内容。重点对招商选资的规划指标、优惠政策、项目运作、经费预算、环境建设和综合效益进行监督评议。要完善评估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招商选资综合评价体系。严把项目进入关,凡进入的项目,均要由招商管理部门组织进行考察,对一些大项目还要对其母公司进行“反向考察”,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评审、联席会议等一系列程序,确认其投资意向和投资能力,决定项目是否进入。在运作程序中,还要对新入企业的产业方向、技术水平、科技含量、投资规模、产出效益、资源能耗、开工时限、安排当地劳力等都做出严格论证。做好项目库和客商库的建设,对客商信息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完善客商信息库。
(五)坚持环保节能优先,实行环保节能“一票否决制”。所谓“环保节能优先”,就是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与经济发展发生矛盾时,要首先让位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设立环保节能门槛选资,就是要严格审查企业的环保节能状况,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节能降耗。要进一步完善评估决策机制,环保部门在项目审批中的决策地位要前移,项目引进过程中首先要征询环保部门的意见,进行全面环境评估,凡是达不到国家环保产业政策、环保要求的,坚持“一票否决”,一律不得“上马”。
总之,只有在招商工作中做到提前规划、立足长远,放弃一些不符合“转方式、调结构”工作思路的产业项目,实现由“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不断转变,才有利于我区长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符合我区建设“广西生态文明先进区”的战略发展思路。
上一篇: 鱼峰区政协医卫组七届六次全会大会发言 || 下一篇:鱼峰区政协文体组七届六次全会大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