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情三江

广西侗乡坡会节独特民族风情吸引游人数万

  • 2010-05-24    梁觉振

内容导航:

香喷喷的黑糯米饭,美味诱人的酸鱼酸肉、艳丽多姿的民族服饰、纯情的少数民族姑娘……昨日农历四月初八,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坡会节如期举行,独特浓郁、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四海宾朋前来观赏、探奇。

同乐四月八坡会始于清朝末年,是侗苗青年谈情说爱、社交及湘黔桂三省坡侗族地区一年一度的商品交易传统盛会,已有100多年历史。今年来自贵州、湖南的侗、苗、瑶族同胞,以及柳州、融安、融水的各路人士,不远千里前来赶坡会,游客总数达三四万人,其中中外各大媒体、记者、摄影师多达千余人。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今年同乐坡会的主要节目有:民族服饰盛装方队大型游行活动、芦笙表演、民族服饰手工艺展示比赛、民族文艺表演赛、民歌对唱比赛、斗鸟、斗牛、千人多耶等,其中最热闹、最吸人眼球的是敬牛神仪式、嘎勾游街、百家宴、万人赶坡会唱山歌等活动。

四月初八是侗族的敬牛节。侗族人历来尊牛爱牛,把牛当成朋友和神灵来看待,这天午间,家家举行敬牛仪式。仪式进行时,全家人坐在摆有酒菜的桌边,家长牵着牛绕桌一周,嘴中念念有词,边念边喂牛吃五色糯米饭。接着,全家站起来抚摸牛背,表示对牛的祝福。最后为耕牛沐浴,给牛带上红花,披上侗锦,上街游行,以此表达对牛的敬爱之情。

嘎勾,即侗话里的“乞丐”。在同乐坡会节盛大的民族风情活动中,当一支衣衫褴褛、形象各异、幽默可亲的嘎勾队出现时,立马吸住了游人的目光。嘎勾们做着各自不同又怪异的动作,不时引起无数观众发出尖叫声。相传侗族飞山公威远大将军,小时家境贫穷以讨饭度日,成名后为了不忘过去的艰苦,每到四月初八这一天,叫人扮装嘎勾挨家挨户去讨饭;而侗家人则奉上香喷喷的黑糯米饭、好酒、酸肉招待嘎勾。从此,侗家人以嘎勾光临为荣,视嘎勾为吉祥之人。这一习俗流传至今,已成为侗苗族人民乐善好施、扶困济贫的美德传统。

 “百家宴”是侗族待客的最高礼仪,是重要宾客来访时必备的款待仪式,它已成为侗族热情好客、团结友爱、和谐大同的文化象征。同乐坡会节汇集了四海宾朋,自然少不了这一重要的款待仪式。当“百家宴”一开始,数千人穿梭在各宴桌之间,吃百家饭菜、喝百家米酒、享尽酸甜苦辣的侗族风味。饭桌上,许多外地游客也端起酒杯,学习侗族习惯敬敬酒、喝喝“交杯酒”、交交“转转酒”,你来我往,觥筹交错,热闹非凡。

同乐坡会节的压轴大戏,自然是展现侗苗瑶族浪漫古朴恋爱审美方式的万人赶坡会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侗苗瑶族青年男女用民族盛装将自己精心打扮,然后邀上好友,结伴成群的来到山坡上,通过聚会交流,对歌传情,借机寻觅和追求自己的“另一半”。这一天,向小伙子索要糖果是姑娘们享有的特权,当然,小伙子们则以有姑娘索要糖果为荣,因为这表示有姑娘看上自己了。姑娘们往往也不是白拿人家的糖果,一般都回赠五色的糯米饭。最令人羡慕的,是那一对对在绿树底下一起享用糖果和五色糯米饭的卿卿我我的青年男女了。如此浓郁的浪漫气息,如此古朴的恋爱审美方式,同乐的侗苗瑶族青年男女就是通过这种途径了解对方、考察对方,接纳对方,如此形成了创建和谐美满婚姻的基石。

肃穆庄重的敬牛仪式原始神秘,披红挂彩的耕牛走街串巷,缤纷绚丽的民族服饰琳琅满目,风情独特的坡会情意绵绵,和谐热闹的百家宴气氛热烈,清泉般闪光的侗族大歌技惊四座……同乐四月初八坡会节期间的一系列民族风情展示,让无数游人既大饱眼福和口福又大饱耳福,好好品味和感受了广西侗乡这一民族风情视听盛宴。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