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信息

招商引资是值得全县人民共同为之努力的事业

  • 2009-02-05    三江县政协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方略课题调研组

内容导航:
 

2008年5月12日至16日,由县政协副主席赖军率领县政协常委、委员等一行7人到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对上高县的工业园区建设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组先与上高县政协、上高县招商局进行座谈交流,后赴上高县科技工业园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学习考察,考察组成员一致认为,开阔了眼界,找准了差距,解放了思想,坚定了信心,值得借鉴

一、上高县概况

上高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锦河中游。全县国土面积1350平方公里,辖6631街道,168个村委会,18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4.6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6人。县城人口12.8万人,城市化率达37%

上高是个传统农业县,但近几年该县始终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把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落实到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上,短短几年时间,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工业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县向新兴工业县的跨越。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人均10593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4.8:45:29.4;实现工业增加值14.8亿元,增长24.6%;全县工业用电量2.4亿度;完成财政收入2.92亿元,增长20.0%;地方财政收入达1.76亿元,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8438元,增加7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6元,增加276元。全县呈现出经济提速、社会进步、城乡变样、人气兴旺的喜人局面。2003年以来,连续4年获省政府工业崛起贡献奖。

  二、上高县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工业园区建设:

1、筑巢引凤

按照“规划立园、项目兴园、科技强园、生态美园”的思路,上高科技工业园自20019月正式动工建设以来,通过财政借资、土地置换、滚动开发、招商引资、启动民间资金投入等多种形式累计筹资20.9亿元,完成了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并完成6.5平方公里园区“七通一平”、硬化道路、铺设排水管道、空地绿化面等。工业园区的土地储备为外资进入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稳定政策

稳定的优惠政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的延续;二是不论企业大小、投资多少,一视同仁。

加快园区建设发展步伐,上高县委县政府坚持打造思想零误区、政策零收费、服务零缺陷、环境零干扰的“四零”环境,吸引县内外企业向园区集中,使科技业园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和项目承接的重要基地。到20046月底,入园项目达到136个,到位资金16.4亿元。其中旺旺集团上高瑞麦食品有限公司、江西顺誉服装有限公司、上高福鑫纺织有限公司、江西华厦水泥有限公司等投资规模1000万元以上项目121个,动工建设项目50个,已竣工投产项目43个,累计安置就业1.3万人。2006年园区土地已全部利用,2007年园区实现税收12000万元真正成为上高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3、亲商、富商、安商

为了使到上高的投资客商不受干扰,安心生产,上高县人民政府给外商发给一牌两卡,一块铜牌挂在企业门口,上面写;“未经县人民政府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入内进行检查、收费,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两卡;给外商的车辆及人员发两卡是绿卡和客商通行证。此外上高县十分重视加强对入园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采取县领导挂点服务、引资单位全程服务、园区管委会专职服务等办法,竭诚为企业提供一流的全程服务

(二)招商引资:

1、把招商引资当作种事业来完成;

上高县主要领导把招商引资当头等大事来抓,只有招商引资才能促进上高经济发展,人民群众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1999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出台36条优惠政策,对外简称“36”条,2003年简化成20条,稳定的优惠政策使招商变成一种兑现承诺的制度性工作,而不是与客商讨价还价。

2种精神;

一是学习浙江温州人吃若耐劳的精神,艰若创业精神,敢闯敢冒精神;二是发扬上高人的精神,诚实守信,用心打造“上高最大的优势就是上高人”这一品牌。

3个重点;

一是工业项目:1999年特别是2003年以来,80%的引资项目都是工业,或者是农产品加工业;二是外资项目:主要是港、澳、台项目,2004年利用外资1000多万美元,2006、2007年完成利用外资都在5000多万元;三是重点大项目:裕盛、旺旺等世界级大型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实施的项目既环保又节约能源。

4、组建支队伍

上高县每年都出台招商工作意见,将招商工作量化、具体化,落实到责任单位。

①招商小分队:负责协调完成本单位、本乡镇的招商任务。

②招商专业队:分别在广东东莞、福建泉州、浙江温州、江苏昆山设立招商驻点,人员由县委组织部安排有培养前途的青年人才到位,努力做好迎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协调、沟通和服务工作。

③安商队:上高用30%的力气或力度在引商,却用70%的精力做好安商工作,无论是硬软件环境上力争做到最好。

④招工队:由于外商的进入,上高的劳动力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用工的需求,上高县由劳动部门牵头到外地为投资客商招收工人,并进行职业培训,为投资商解决生产用工之忧。

5、打造种环境

①安全文明的法制环境:具体表现在县人民政府给外商企业发一块牌两卡:一是挂在门口的铜牌,又叫保护牌,(严禁各单位及部门未经县人民政府同意进入企业检查、收费、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外商绿卡及客商通行证,对于外商人员和车辆在上高县内出入给予优先,出现违规、违章则只纠正不罚款处理。

②安全的城市人文环境:为了做好人文环境这编文章,上高县每年都要评出十大杰出的上高人,以激励人民积极投入良好人文环境建设。

③高效的办事环境:对于每个进入上高的投资项目,都组建服务工作队,全程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④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为了使外商安心工作,在工业园区内还专门划地建造别墅园,以便投资商更便捷地生产和生活。

⑤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优惠政策一经制定发布,就严格执行,不开一事一议的口子,投资不分多少、企业不分大小,一视同仁。    

6、主抓大产业

①食品加工业:着力引进以旺旺集团为代表的食品龙头加工企业,促进上高农业走向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从而达到引进一个企业,富足一方人民的目标。

②鞋业制造产业:主要引进以裕盛、皮克等原料销售两头在外的制造加工企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促进上高城镇化进程。

③机械制造业:以江西金利龙集团为代表,在橡胶履带等制造业上做强做大。

④建材加工业:以江西华夏水泥有限公司为代表投资建设年产300万吨的建材生产企业,同时引入了中国建筑总公司来到上高,大大提高了上高在建筑市场上的竟争力。

⑤医药化工:江西博士达药业有限公司、乔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⑥服装纺织业:主要是加工外贸服装,出口形势良好。

此外,为了促使相关职能部门更好地为外商服务,每年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两次百企评政活动,由县纪委牵头,任意抽100家企业对全县各职能部门的服务进行不记名的评分,对服务不到位的单位第一次黄牌警告,第二次主要领导在有线电视上作检讨,第三次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将被撤职。

三、察江西上高县、发展三江经济的几点意见
   
三江与江西上高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几点差距:一是信心不足,我们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的认识还不充分,导致发展的信心不足,思想难以统一,力量难以集中;二是主动性不够,招商引资工作守株待兔的多,主动出击的少,陷于被动;三是产业定位不明确,招商引资没有针对性,来什么就招什么,难以形成较长的产业链;四是全民招商的意识不强,有的部门服务外商的意识淡薄,对外形象差,发展的氛围不浓。

(一)关于工业园建设

招商多年,但三江县还没有工业园,每引进一个项目都是因为用地而迟迟难以落地,都是一个违法用地的隐患,有的项目因为用地使外商彼于奔波,无所适从,因此加快三江县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是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基础。
      1、加快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尽快把土地总体规划、工业园区规划拿出来,编制项目向上申报园区建设用地,在资金来源上可以采取财政投入、社会融资,银行融资等多种方式,尽快把园区的“三通一平”搞好。

    2、成立专门管理机构,狠抓落实要把三江县工业园区又快又好地建设并发挥应有的效果,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专业队伍去抓落实否则工业园区建设仍然是纸上谈兵,遥遥无期
       
   (二)关于招商引资工作

1、充实招商局工作人员,同时赋予经贸局、台办、工商联、侨办、科协、科技局等部门以招商引资工作有关职能,明确其为招商引资工作职能部门,并下达相应的招商任务。要努力提高招商人员素质,定期参加培训,适时组织交流活动。

   2、理清相关优惠政策。要尽快把各种优惠政策进行整理归纳,明确重点,编印成册,广为宣传,以便于对外招商。坚持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公开性。

    3、建好项目库。按照“盘活自己的,带动别人的,争取市里的”的原则,各乡镇各部门在辖区内进行彻底排查,将可用于开发的土地、厂房、楼院、项目等资源挖掘出来,摸清详细情况,全部包装形成项目及时充实到项目库中,并将此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外出招商,没有项目,拿什么去招商。

4、成立招商小分队。要给招商小分队定任务、定奖惩。主攻方向是工业企业、大企业,以及与农副产品深加工相关的企业。小分队没有出去前,先要做好项目准备、知识准备,要把目标选好,打有准备之仗。在经费问题上,采取财政拿一部分,相关单位出一部分。

 5、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招商原则,热情服务,以情招商,以诚招商。健全招商机制,实行重大项目报告制、重大项目推进制、项目责任制、考核奖惩制等,努力打造"思想观念零误区,优惠政策零折扣、生产经营零干扰,优质服务零缺陷的“四零”环境,真正把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做实。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