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至16日,由县政协副主席赖军率领县政协常委、委员等一行7人到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对上高县的工业园区建设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组先与上高县政协、上高县招商局进行座谈交流,后赴上高县科技工业园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学习考察,考察组成员一致认为,开阔了眼界,找准了差距,解放了思想,坚定了信心,值得借鉴。
一、上高县概况
上高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锦河中游。全县国土面积1350平方公里,辖6乡6镇3场1街道,168个村委会,18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4.6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6人。县城人口12.8万人,城市化率达37%。
上高是个传统农业县,但近几年该县始终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把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落实到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上,短短几年时间,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工业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县向新兴工业县的跨越。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人均10593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4.8:45:29.4;实现工业增加值14.8亿元,增长24.6%;全县工业用电量2.4亿度;完成财政收入2.92亿元,增长20.0%;地方财政收入达1.76亿元,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8438元,增加7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6元,增加276元。全县呈现出经济提速、社会进步、城乡变样、人气兴旺的喜人局面。自2003年以来,连续4年获省政府“工业崛起”贡献奖。
二、上高县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工业园区建设:
1、筑巢引凤
按照“规划立园、项目兴园、科技强园、生态美园”的思路,上高科技工业园自2001年9月正式动工建设以来,通过财政借资、土地置换、滚动开发、招商引资、启动民间资金投入等多种形式累计筹资20.9亿元,完成了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并完成6.5平方公里园区“七通一平”、硬化道路、铺设排水管道、空地绿化面等。工业园区的土地储备为外资进入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稳定政策
稳定的优惠政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的延续;二是不论企业大小、投资多少,一视同仁。
加快园区建设发展步伐,上高县委县政府坚持打造思想零误区、政策零收费、服务零缺陷、环境零干扰的“四零”环境,吸引县内外企业向园区集中,使科技业园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和项目承接的重要基地。到2004年6月底,入园项目达到136个,到位资金16.4亿元。其中旺旺集团上高瑞麦食品有限公司、江西顺誉服装有限公司、上高福鑫纺织有限公司、江西华厦水泥有限公司等投资规模1000万元以上项目121个,动工建设项目50个,已竣工投产项目43个,累计安置就业1.3万人。2006年园区土地已全部利用,2007年园区实现税收12000万元真正成为上高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3、亲商、富商、安商
为了使到上高的投资客商不受干扰,安心生产,上高县人民政府给外商发给一牌两卡,一块铜牌挂在企业门口,上面写;“未经县人民政府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入内进行检查、收费,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两卡;给外商的车辆及人员发两卡是绿卡和客商通行证。此外上高县十分重视加强对入园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采取县领导挂点服务、引资单位全程服务、园区管委会专职服务等办法,竭诚为企业提供一流的全程服务。
(二)招商引资:
1、把招商引资当作一种事业来完成;
上高县主要领导把招商引资当头等大事来抓,只有招商引资才能促进上高经济发展,人民群众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1999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出台36条优惠政策,对外简称“36”条,2003年简化成20条,稳定的优惠政策使招商变成一种兑现承诺的制度性工作,而不是与客商讨价还价。
2、两种精神;
一是学习浙江温州人吃若耐劳的精神,艰若创业精神,敢闯敢冒精神;二是发扬上高人的精神,诚实守信,用心打造“上高最大的优势就是上高人”这一品牌。
3、三个重点;
一是工业项目:1999年特别是2003年以来,80%的引资项目都是工业,或者是农产品加工业;二是外资项目:主要是港、澳、台项目,2004年利用外资1000多万美元,2006、2007年完成利用外资都在5000多万元;三是重点大项目:裕盛、旺旺等世界级大型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实施的项目既环保又节约能源。
4、组建四支队伍
上高县每年都出台招商工作意见,将招商工作量化、具体化,落实到责任单位。
①招商小分队:负责协调完成本单位、本乡镇的招商任务。
②招商专业队:分别在广东东莞、福建泉州、浙江温州、江苏昆山设立招商驻点,人员由县委组织部安排有培养前途的青年人才到位,努力做好迎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协调、沟通和服务工作。
③安商队:上高用30%的力气或力度在引商,却用70%的精力做好安商工作,无论是硬软件环境上力争做到最好。
④招工队:由于外商的进入,上高的劳动力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用工的需求,上高县由劳动部门牵头到外地为投资客商招收工人,并进行职业培训,为投资商解决生产用工之忧。
5、打造五种环境
①安全文明的法制环境:具体表现在县人民政府给外商企业发一块牌两卡:一是挂在门口的铜牌,又叫保护牌,(严禁各单位及部门未经县人民政府同意进入企业检查、收费、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外商绿卡及客商通行证,对于外商人员和车辆在上高县内出入给予优先,出现违规、违章则只纠正不罚款处理。
②安全的城市人文环境:为了做好人文环境这编文章,上高县每年都要评出十大杰出的上高人,以激励人民积极投入良好人文环境建设。
③高效的办事环境:对于每个进入上高的投资项目,都组建服务工作队,全程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④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为了使外商安心工作,在工业园区内还专门划地建造别墅园,以便投资商更便捷地生产和生活。
⑤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优惠政策一经制定发布,就严格执行,不开一事一议的口子,投资不分多少、企业不分大小,一视同仁。
6、主抓六大产业
①食品加工业:着力引进以旺旺集团为代表的食品龙头加工企业,促进上高农业走向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从而达到引进一个企业,富足一方人民的目标。
②鞋业制造产业:主要引进以裕盛、皮克等原料销售两头在外的制造加工企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促进上高城镇化进程。
③机械制造业:以江西金利龙集团为代表,在橡胶履带等制造业上做强做大。
④建材加工业:以江西华夏水泥有限公司为代表投资建设年产300万吨的建材生产企业,同时引入了中国建筑总公司来到上高,大大提高了上高在建筑市场上的竟争力。
⑤医药化工:江西博士达药业有限公司、乔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⑥服装纺织业:主要是加工外贸服装,出口形势良好。
此外,为了促使相关职能部门更好地为外商服务,每年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两次百企评政活动,由县纪委牵头,任意抽100家企业对全县各职能部门的服务进行不记名的评分,对服务不到位的单位第一次黄牌警告,第二次主要领导在有线电视上作检讨,第三次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将被撤职。
三、考察江西上高县、发展三江经济的几点意见
三江与江西上高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几点差距:一是信心不足,我们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的认识还不充分,导致发展的信心不足,思想难以统一,力量难以集中;二是主动性不够,招商引资工作守株待兔的多,主动出击的少,陷于被动;三是产业定位不明确,招商引资没有针对性,来什么就招什么,难以形成较长的产业链;四是全民招商的意识不强,有的部门服务外商的意识淡薄,对外形象差,发展的氛围不浓。
(一)关于工业园建设
招商多年,但三江县还没有工业园,每引进一个项目都是因为用地而迟迟难以落地,都是一个违法用地的隐患,有的项目因为用地使外商彼于奔波,无所适从,因此加快三江县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是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基础。
1、加快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尽快把土地总体规划、工业园区规划拿出来,编制项目向上申报园区建设用地,在资金来源上可以采取财政投入、社会融资,银行融资等多种方式,尽快把园区的“三通一平”搞好。
2、成立专门管理机构,狠抓落实。要把三江县工业园区又快又好地建设,并发挥应有的效果,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专业队伍去抓落实,否则工业园区建设仍然是纸上谈兵,遥遥无期。
(二)关于招商引资工作
1、充实招商局工作人员,同时赋予经贸局、台办、工商联、侨办、科协、科技局等部门以招商引资工作有关职能,明确其为招商引资工作职能部门,并下达相应的招商任务。要努力提高招商人员素质,定期参加培训,适时组织交流活动。
2、理清相关优惠政策。要尽快把各种优惠政策进行整理归纳,明确重点,编印成册,广为宣传,以便于对外招商。坚持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公开性。
3、建好项目库。按照“盘活自己的,带动别人的,争取市里的”的原则,各乡镇各部门在辖区内进行彻底排查,将可用于开发的土地、厂房、楼院、项目等资源挖掘出来,摸清详细情况,全部包装形成项目,及时充实到项目库中,并将此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外出招商,没有项目,拿什么去招商。
4、成立招商小分队。要给招商小分队定任务、定奖惩。主攻方向是工业企业、大企业,以及与农副产品深加工相关的企业。小分队没有出去前,先要做好项目准备、知识准备,要把目标选好,打有准备之仗。在经费问题上,采取财政拿一部分,相关单位出一部分。
5、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招商原则,热情服务,以情招商,以诚招商。健全招商机制,实行重大项目报告制、重大项目推进制、项目责任制、考核奖惩制等,努力打造"思想观念零误区,优惠政策零折扣、生产经营零干扰,优质服务零缺陷的“四零”环境,真正把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做实。
上一篇: 市政协主席胡锦朝到三江调研 || 下一篇:整合优化资源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