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信息

整合优化资源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 2009-02-05    三江县政协职业教育课题调研组

内容导航:
 

职业教育是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农业科技培训和推广的总称,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后对职业教育思路的定位。今年是我县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起步之年,也是全区实施职业教育的关键一年。为了全面掌握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找出存在不足及对策,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根据主席会议商定,县政协常委会议于年初协商通过了“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等课题为2008年主要调研课题。今年4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等几个文件,并成立县职业教育中心,整合资源,实施攻坚。

今年56月,县政协组织部分教育界的政协委员及机关工作人员共9人,组成课题调研组,一是深入县教育局和县职业中学等单位、学校进行调研,二是赴鹿寨县、北海市和重庆市永川区学习考察。通过调研、考察,我们认为,整合优化资源,根据市场所需的职业技能人才进行培训和实施订单培训,是加快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一、近年来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职业教育培训和农科知识培训,按照“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办学方针,抓好职业技能的培训,受训人员逐年增多,毕(结)业后走向社会,成为新生的劳动力,颇受企业或用人单位的欢迎。人事劳动、科技、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也抓好农民工劳动技能的培训和“阳光工程”、“温暖工程”农业科技的培训,每年都有800010000人次接受短期培训,提高了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广大农民工学到几门技术后,就业渠道越来越宽,外出打工时被用人单位看重,在家创业也成为致富带头人。

当前县职中和“涉职”单位基本情况:

1.县职中:学校占地面积108亩,教学和学生生活用房3819平方米(其中:教学楼11035平方米,综合楼1160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2890平方米,行政办公房改为学生宿舍1294平方米)。有教职工45名(编制47人),其中本科学历28人,大专学历10名,高级教师1名,中级老师23人,具有“双师型”教师18人;2005年至2007年每年招收学生学员(包括短期培训的学生学员)分别为328人(学历教育178人)、1475人(学历教育329人)和2198人(学历教育406人),学历教育有计算机及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中华茶艺等五个专业,短期培训有电衣车、电焊、计算机、电子装接、烹饪、中华茶艺、茶叶加工、宝石加工等专业;有实训基地46亩;投入资金分别为3.3万元、24.57万元和74.75万元。学习培训毕(结)业后,学生大都被分配、安排或学员自选到广东、江浙和区内的柳州、南宁等地就业,月收入900元至2000元之间。

今年初按照县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为4424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楼(可住宿1152人)正在建设当中,扩宽后校园道路硬化、校门和围墙等基础设施也正在建设当中。

2.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5年至2007年每年在县城和到乡村举办农民工培训班的学员为3619人、7776人和8992人,共投入资金310多万元,都是短期培训。

3.县林业局:该局是向林农传授林木、果树栽培和管护技术的资质单位,实行学校(林培中心)培训与送科技下乡村的办法,2005年至2007年分别培训914人次、467人次和421人次,投入培训资金分别为7.5万元、5.1万元和4.8万元。

4.农机校:有教学楼1栋(一层),120平方米;教练场850平方米;在岗教师9人(编制8人)。2005年至2007年,共招收学员2003人(主要是农用车机手、机修培训),投入培训资金56.06万元。

5.县教师进修学校:现有教学综合楼和教师宿舍楼各1栋共4657平方米,因三江二桥建设需要,已拆除宿舍楼450平方米,现实有4207平方米,有教职工24人(编制23人)、有多媒体教室和电教室各1个,电脑45台,每年参加进修培训的教师1300多人次。

二、职业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家长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2所普通高中已经满负荷运转,这为职业教育扩大招生规模留下了足够的空间。相对于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又有着特殊的优势,有相当数量的需求群体。在收费上,职业教育的收费明显低于普通高中,凡就读职业学校在一二年级每人有3000元的国家助学金,更适合低收入家庭子女求学的需要。在学制上,职业教育学制灵活,周转期短,就业率高,有利于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在新生录取条件上,职业教育招生范围更广,条件更加放宽,有利于文化成绩差而动手强的学生继续求学。职业教育的特殊优势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近两年全县每年初中毕业生近5000人,升入普通高中不到2000人,没有升入高中约3000人,其中30%左右到各职业学校学习或参加短期职业技能培训;高中毕业生中有500人左右升入大专院校,这样每年约2500名初中、高中毕业生没有接受职业教育就流入社会,致富无技术,就业门路少,因此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引导和鼓励无法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和无法升入大专院校的高中毕业生到职校就读,学习职业技术,为学生本人今后就业打好基础。通过三年职业教育攻坚,到2010年县内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数量1200人以上,县职校在校生人数达到3000人以上,与县内普通高中的在校生数量比例达到11以上。按目标要求,同时可每年培训城乡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5000人次以上。

三、本地存在的不足和外地的经验

(一)职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县已经成立以县职业中学为依托的职业教育中心,但是,从整合优化资源,盘活现有设备、配齐配强师资队伍的方面来看,仍有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是校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主要是资金投入少,教学楼仍是老房旧房,规划中的学生公寓正在建设当中,新的教学楼和学生食堂仅在规划当中,还有校园其他设施建设等都很落后,按照县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到2010年县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1200人以上,在校生达到3000人以上,与县内普通高中的在校生比例达到11,因此尚需付出很大努力,关键是资金要按时落实到位。

二是专业设置不够全面,实训设备少,学生选学范围小。一些过时的专业仍留作培训的内容,新的专业又尚未设置或准备得不够充分。目前学历教育只开设有计算机及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中华茶艺等五个专业;职业技能短期培训有电衣车、电焊、烹饪、中华茶艺、电子装接、计算机、茶叶加工、宝石加工等专业,办学模式和开设专业比较单一,吸引不了学生,适应不了市场人才的需求。

三是师资队伍应尽快提高。目前大部分教师仍处在懂理论而不会操作实践状况,即有“双师型”的教师占比例较少,单一式技能专业的教师占多数,师资队伍滞后,“双师型”教师跟不上时代变化的需要。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对症下药”式的充电,尽快提高综合素质,使每名教师都掌握多门的理论技术和实践操作能力尤为重要。

四是招生困难。社会对职教观念落后,职业教育步履艰难,社会对职业教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重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倾向。职业教育尽管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起到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追求进机关当公务员的就业观念和高学历高就业观念严重,多数学生初中毕业后就把眼光放在“短、平、快”的打工上,不少学生不愿上职校,加上职校的校园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管理跟上不,家长不愿送子女进职校,这是职校生源紧缺的原因。从全县2007年招生情况来看,全县初中毕业生近5000人,就读普通高中不到2000人,就读职业高中仅308人左右,流入社会2700人,县内普高生和职高生比为6.51,且职高生流失率高,普高与职高发展不均衡。

五是整合优化资源动作缓慢。县委、县人民政府[2008]8号文件《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下发后和全县实施职教攻坚动员会召开以来,“涉职”教育培训的单位动作缓慢,有的只是口头上重视整合,而实际上仍是持观望态度。所谓慢,就是县职教攻坚动员会以来, “涉职”单位培训经费尚未整合,师资队伍没有完全进入状态,整合措施尚未拿出具体方案,目前“涉职”教育培训单位还是各做各的,没有形成合力,谈不上整合优化职教资源。

(二)外县办职教的经验

1.鹿寨县经验

鹿寨县是柳州市职教工作先进县,20045月,该县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指出县职业教育要依托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整合县教师进修学校、农机校、农广校、农科所、机耕队等资源,成立县职业教育中心。经过资源整合,中心土地资源达到740亩,整合职教资源总资产达4200多万元,并规划总投资2.1亿元用于中心三期工程建设。目前中心第二期工程建设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47300平方米。开设专业有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及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十一个学历专业。已接近了集教学、培训、实训于一体的具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功能的实训实习基地。

在招生工作方面,生源除鹿寨县本地以外还覆盖柳州、桂林、玉林三个市10多个县,现有在校生5250多人。该县职教中心确定了“进校、下乡、入户”的招生工作思路,得到县教育和科技局及所有初中学校的大力支持配合。

在毕业就业安置工作方面,职教中心加强与劳动部门的联系,与市、县、区工业园区企业挂靠,实行订单式培养,并加强了与区内外企业人事部门洽谈,及时掌握就业安置信息,实地考察企业环境、劳保福利等情况,提高安置质量,确保安置一个,成功一个,让学生与家长满意。

在培训工作方面,2004年至2007年,各类培训达到44100多人次。其中初、高中毕业生就业引导性培训29500人次,有10248人次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9270人实现转移就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12人次;阳光工程培训3080人次;温暖工程培训1000人次;在职干部职工培训2150人次。

职教中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以“做强做大职业教育,广泛培养专业人才,服务和谐经济社会”为办学宗旨,准确定位,做到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相结合,主动适应市场,实行校企合作,及时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组建校企合作网络,共建一批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形成了一校对多企的合作局面,实现学校教育向企业的延伸,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为企业定向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就业对口率,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2.重庆市永川区的做法

永川区职业教育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庆市教育部门直接管理和重点管理的职业院校,是重庆职教基地,目前有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6所,中等职业学校20所,成人高等教育机构4所,职业院校教师6000多人,各类在校学生10万余人,其中中职在校学生4.3万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2.4万人,各类成人在册学生3.7万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27个,年培训量2万人。职教师生占永川城区人口30%。职业院校开设土木水利工程、信息技术、加工制造等20个大类90多个专业,涵盖了劳动技能部门能鉴定的500多个工种,每年为社会培养3万多名技能型人才,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6%以上。

永川区的做法:一是明确工作步骤,科学编制规划。根据“城校互动”发展思路,确立了“一年起步,三年成型,六年见效”的工作步骤。由重庆市教委牵头,区教委、职教基地建管委配合,组织力量,反复论证,制定了《重庆职教基地事业发展规划》、《重庆职教基地产业发展纲要》和《重庆职教城建设总体规划》等措施。规划总用地10平方公里,分为ABC三个区和共享生活服务区。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重庆、永川两级政府多方筹措资金,按照“分区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快校区拓展和校舍建设,逐步完善职教基地水、电、路、气、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2003年至2007年,职教基地建设总投入近17.5亿元,征地2517亩,校舍建筑面积达193万平方米。通过政府宏观调控,统筹调配有限的职教投入资金,避免了职教发展多元投入中的盲目性、重复性,降低了院校建设成本。三是营造良好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制定优惠政策,出台了土地成本价供给、教学用房免缴建设规费、基础设施建到校园边缘等鼓励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扶持和鼓励职业学校扩大规模,快速发展。近三年,引进职业院校7所(其中:3所已建成并招生办学,4所在建)。四是坚持市场导向,拓宽就业渠道。开设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90多个,着力打造数控技术、电子应用、汽车驾修、机械加工、电子技术、建筑装饰、国际护理、旅游服务、特色养殖、服装制作与设计等10个示范专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政府支持、市场运作、校企结合方式,在永川、重庆等地建成了机械加工、数控技术、电子应用、服装制作、旅游服务、特色养殖等公共实训基地,年培训学生2万人以上,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五是面向市场,多元发展。坚持“以服务求支持,靠贡献求发展”的理念,创新思路,建立政府投入和市场驱动并重的多渠道职教投入机制,形成了“政府投、学校筹、社会助”的多元投入格局。

四、加快我县职教发展的建议

(一)尽快整合优化资源

县主管部门应组织县职教中心成员单位学校尽快实施县委[2008]8号文件《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精神,制定具体方案措施,落实人员具体负责,整合全县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健全县、乡两级职业培训网络,使职教资源得到整合优化,达到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或重复投资建设。一是教师队伍的整合优化,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水平。就职业中学而言,目前具有“双师型”的教师有18名,其他“涉职”技能培训、农科技术培训的学校、单位具有“双师型”的教师也有一定数量,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对没具备“双师型”的教师进行“转岗”培训,师资队伍不能停留在普通教育,这样才能有利于在实施攻坚中发挥作用。二是做好“涉职”学校和职业技能、农业科技、“阳光工程”、“温暖工程”培训单位的培训资金和师资队伍的的整合,培训经费捆绑使用。教育、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避免出现挪作他用,确保款项及时集中于职教中心,以利于职教中心统一调配使用,对今后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工培训以及公务员培训等都有很大好处,避免培训工作各自为政、效益低下和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今后上述有关部门有上级下拨的培训资金都统一交由职教中心安排使用,由有培训任务的部门做好本部门本单位的培训计划,统一在职教中心培训,达到资源整合优化的目的。三是职教攻坚办公室的人员要切实履行职责,正常开展业务。相对而言,职教攻坚是全县大局,不是哪个部门的事情,县委县政府要指派一名县领导专抓职教攻坚,要坐镇指挥,负责协调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关系和问题,极个别“涉职”单位还持观望态度,不愿意整合,因为他们过多考虑部门利益,只有县领导真正出面了,职教攻坚办的业务正常开展了,整合优化的成效也就大了。

(二)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品牌效应

目前县职教中心(职教基地)刚刚起步,硬件设施特别需要加强,近期内要按照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投入建设资金,抓好学生公寓、教学楼、实训楼、教学设备和学校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在今后几年逐年增加投入,经费投入要列入财政预算。通过不断完善职教中心建设,在硬件上树立了品牌,也通过品牌效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开设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培训对口人才

县职教中心要根据市场所需,开设多个专业,改变过去专业单一的状况,加大市场所需人才的培训力度,以利于增强我县职业教育的活力。一是对原有专业进行巩固提高。二是根据市场所需或县域经济发展需要设置新的专业。当前国内外人才市场对实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如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操作人员特别是软件开发人员、汽车维修、星级酒店管理服务、服装裁剪、旅游管理服务等专业,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对一些专业可实行聘请校外教师来授课的办法。三是与企业合作,建立“一校多企”网络,走“校企合作”之路。一方面与多家企业合作,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其所需的人才做好培训服务;另一方面与市职校合作,经过我县职校基础技术培训后,为市职校输送生源,接受更高一级的职业技能培训。就柳州市来说,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有名的工业城市,自治区要求柳州率先达到工业示范城市,需要很多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人才。柳州市委目前提出“二次创业”、“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发展之路,为全市各县区的创业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如汽车制造业、汽车维修、星级酒店服务管理等行业,每年都需要不少员工充实到企业中去。我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风起云涌,全区大型企业以及国内一些名企业纷纷落户北海、钦州、防城,很快将成为我国南方经济建设的新一极,因此需要很多技能型人才。还有广东沿海地区等,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好职业技能的培训,为企业培养所需的人才。

(四)拓宽职教招生渠道

一要借助国家实行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的优惠政策,抓好职校招生的宣传动员工作,大力营造“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的社会氛围,使整个社会都来关心和重视职业教育。二是除享受上级优惠政策以外,县财政每年还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给职校在校生适当的伙食补助,激发学生愿读职校的热情,提高职校的地位作用。三是层层签订职校招生责任状,将招生任务分解到乡镇、学校,尤其是把职校招生重点放在农村,切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为普高、职高生比例达到11的目标打牢基础。目前我县每年有初中毕业生近5000人,能升入普通高中近2000人,没能升入高中约3000人,除部分外出打工或到各类职业学校学习和参加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以外,可以到县职校学习的学生约2500人,生源丰富,也可到县外招生。

 

                                                                                       2008831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