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鹿寨县志》记载:“1963年8月大旱,山塘水库干涸,80%溪河断流,425个村庄人畜饮水困难,18000公顷水稻受灾……”
这一年的春头,雨量就极少了,到了五六月,旱情已经相当严重。尤其是四十八弄石山地区,地下河水位很低,早就旱得出奇。当时,平山公社35000多亩农田中,仅种下20000余亩早稻,插不下的田只得改种中稻或晚稻,晚稻插不下,只得改种红薯。
那时,到处抽水抗旱,引起不少抢水纠纷,公社干部下乡,首要任务就是解决纠纷,防止械斗。平山公社的波寒村用抽水机抽村前的闷水灌田,下游的矮山村民有意见,扛起锄头来“算账”,幸得调解及时,才没酿成流血事件。经协商,只准用龙骨车车水,不准用抽水机抽水。榨油村前的保水田,也因干旱龟裂,裂缝足可以伸进拳头。村里80岁的老人都没见过这么严重的旱情。
屯秋大队莲塘村一位农民抗旱回来,见原先掩着的厨房门不知被谁推开了,进去一看,竟是一只羊不羊狗不狗的野兽正把头伸进水桶里喝水。他顺手关上门,抡起手中的扁担用力打去,原来是一只山麂子!因为太干渴了,连野兽都到农家来找水喝!
由于经受了这场罕见的大旱,当年冬天,鹿寨县掀起了解放以来第一次水利建设大高潮,建立了九流冲、高岩两个大型电灌站,以及一大批小型提水站,至今还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