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曾是困扰柳南区教育发展的难题。
不患寡:柳南区中小学 、幼儿园学校数量曾一度为公办初中16所 、公办小学30所 、公办幼儿园9所;民办初中6所、民办小学21所,民办幼儿园24所。该区教师和学生数量均居全市之首,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区。
患不均:由于历史原因,柳南区接收企业学校多 、农村学校多,教育底子薄弱,导致城乡 、校际之间差距大,发展很不均衡。“不均”成为困扰柳南区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
然而,一切都从6年前开始改变。
这一年,柳南区委 、区政府提出了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跨越的奋斗目标。自此,调整布局 、加强基础设施投入 、师资培训……在百姓的眼中,柳南区教育发展在一天天产生着可喜的变化。
芝麻开花节节高。近年来,柳南区教育发展循序渐进。区委 、区政府不断调整教育发展步伐,在促进均衡的基础上,更提出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推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努力探索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有效模式,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1、打底子调布局强基础
【情景再现】本月8日,市一职校 、柳南区教育局签订了市一职校潭中西路校区资产交接协议。移交后,该地块及校舍将用于打造一所全新的初级中学—— —壶西实验中学(暂名)。此举结束了该片区近5万人口没有一所初级中学的窘境。
“我们将以高起点 、高标准 、高规格的‘三高’要求,全力打造一所全新的初级中学,使之成为柳南区甚至全市的一块教育品牌。”对于“壶中”的未来,柳南区委书记甘毅自信满满地说。
调整布局,优化资源,无疑为教育均衡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近年来,柳南区类似“壶中”这样调整优化布局的举措还有很多。区委、区政府颁布的《柳南区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为优化、调整方案保驾护航。
在调整布局过程中,柳南区主要从九年制学校初中与小学分离、新建中小学、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等五方面进行规划、调整和建设,涉及28所学校。如市第四十八中学及附小与市第二十二中学的整合;桐村、四合等4所乡村小学三至六年级并入太阳村中心校,并对125名寄宿学生实行免费食宿等,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在新建中小学项目中,壶西实验中学的改建、航二路中学、航四路小学、潭中西路小学的新建工作稳步向前。
学前教育是近年来各地老百姓关注的热点。
2011年初,柳南区制定出台了《柳南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新审批建立民办幼儿园5所,利用集中办学后有富余资源的新圩、百乐、四合、桐村4个教学点开办了学前教育;太阳村镇中心幼儿园的改建工作已完成,计划在今年秋学期开始招生。
校园基建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保证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条件。三年来,柳南区教育总投入达8.68亿元占全区可用财力的40%以上。教育资源大幅度地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倾斜。
近年来,柳南区每年投入700多万元,率先为辖区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专业保安及警械;拨款1400多万元,为14所学校建设塑胶跑道;拨款300多万元实施学校“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解决学校基础设施的修缮补全和信息化建设,其中安排670万元为所有中小学教室配备电子白板,成为广西首个电子白板全覆盖的县区……如今的柳南区学校,凡具备条件的学校都建起了塑胶跑道,校校配备计算机,班班配置电子白板,校校设有警务室,设施建设统一标准,校容校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铺路子:惠民生挖潜力
【情景再现】“挖潜扩容工程”实施后的2012年秋学期,柳南区公办中小学共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26000多人,总扩班数72个。“‘挖潜扩容工程’让更多的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柳南区区长袁东升认为,该工程将有力推动教育的公平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指日可待。
教育公平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柳南区以“给孩子一个公平的起点”“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为目标,聚焦内涵求突破,内挖潜力求提升,进一步加大投入,让教育均衡的阳光普洒大地。
袁东升说,柳南区全民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是要提高流动人口子女的素质,通过小手拉大手,达到全面提升柳南幸福指数。而均衡教育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大强劲推动力。
长期以来,柳南区把流动人口子女读书当成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目前辖区内中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近26000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有24000多人,95%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已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同时及时为扩容后的公办学校配齐师资、添置设备设施、足额拨付生均经费,每年拨付1500万元作为扩容学校聘请教师专项资金,为新增的近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拨经费500多万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教育均衡不仅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更应体现在教育全覆盖上。2012年柳南区确定四合小学、桐村小学、百乐小学3所村小为秋季学期实施免费午餐扩面工程的对象,并由太阳村中心校食堂为3所乡村小学的64名学生配送午餐,目前共为近200名农村学生提供免费午餐,此举解决了农村学校学生生活实际困难,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广泛赞誉。
此外,柳南区还千方百计挤出财政资金开展扶贫济困活动,让贫困学子享受到平等教育的机会。仅2012年就为387名贫困生发放助学贷款228.61万元,圆满完成111名学生的催还款工作;资助1346名辖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中小学生,共发放助学款129万元;补助寄宿生508人次,发放补助金29.75万元。
3、搭台子:强师资提素质
【情景再现】2013年3月14日,在柳南区“师德师风建设年”启动仪式上,市第四十五中学和柳南区实验小学的老师,代表柳南区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要争当师德师风模范、争做教育强区先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教育结构调整为推动力,以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为提升办学水平搭建舞台,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又掀起了一轮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高潮。
教育软实力的均衡,绝非一日之功。
从2008年开始,柳南区开始实施“明星教师”工程,安排500多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明星教师”的津贴和培训。随着蔡丽华、唐明炜、唐红萍等189名“明星教师”的成长与崛起,发挥出了引领和辐射作用。
如市第四十五中明星教师邹素梅等到市第二十三中送教,为该校带去“同课异构”“EEPO有效教学”教学新理念,通过听、看、讲、想、做、动静转换等要素的结合和相互转换,有效地实现了还课堂于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与此同时,柳南区大力实施“名校长”工程,引领和带动管理队伍、教师队伍整体提升。从2010年开始,在绩效工资的基础上,还投入近100万元设立学校正职领导专项工作奖,激励中小学校长、书记的传、帮、带作用。
在这轮提升工程的大潮中,柳南区不曾停下奔跑的脚步。2011年4月,“柳南区教师培训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定期举办脱产培训班。目前对校(园) 级领导、明星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共计9000多人次进行培训,有效地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被列为自治区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验区的柳南区,以此为契机,以开展“EEPO有效教育”项目实验为载体,积极探索适应不同潜质学生发展的培养机制。
通过发挥德育、美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的优势,挖掘各校潜力和优质资源,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目前,柳南区基本形成“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格局。如市第四十五中的“十项常能”培养获得社会广泛赞誉;市第四十六中的篆刻校本课程、科技创新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在全区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柳南区实验小学的艺体教育、书画美育和信息技术三朵奇葩齐争艳;鱼峰山小学的楹联文化教育在全国独树一帜。
4、摘果子:硕果丰再扬帆
【情景再现】农名工子弟就读最多的学校之一、柳太路小学三年级学生刘某的父母告诉记者,过去孩子既不懂礼貌又不讲卫生,自从到公办学校读书后不到一年,这些毛病已基本改掉了,成绩也上来了。在这里,留守儿童赵仪皓还获得了宋庆龄奖学金奖励。
通过不断调整资源布局,优化资源结构;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等一系列举措,给柳南居民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同时,也为柳南教育赢得了更多的赞誉和成果。
率先为全区中小学 、幼儿园配备专职保安;率先回收学校出租校舍场地;率先停办校内午托和小卖部;率先实施教职工宿舍区与校园分离;率先为所有有场地的学校修建塑胶跑道;率先建立城区教师培训基地且每年拨付200万元作为教师培训专项资金;率先实施公办学校挖潜扩容接纳所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率先给撤点并校集中办学的寄宿生提供免费食宿;率先设立校长专项工作奖,率先为所有中小学教室配备电子白板……我们真切地看到,柳南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对此,柳州市教育局领导对柳南区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称柳南区的教育均衡发展走在了我市各县区的前列。先后荣获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优秀组织奖、2012年“教育部督导办-儿基会学校督导评估项目”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两次获得自治区县(区)政府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优秀奖等荣誉称号。(本文转自2013年4月16日柳州日报)
上一篇: 柳南商圈经济焕发勃勃生机 || 下一篇:柳南区又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