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汉开始,现今的柳江县就开始设郡建县。到了隋朝,为马平县。以后历经唐、宋、元、明、清到民国前期,一直沿用此县名,县境包括即今柳州市区、柳江县地。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大量人文和传奇,无数大宅、庄园也记录着这份沉甸甸的历史。
柳江县是柳州市特色村寨的重镇之一。柳江目前总人口57万,其中壮族占总人口的近80%;客家约占11%。全县壮、客古民居分布12个镇共80多处。去年9月,市规划局正式公布柳州市范围内的柳州市保护性建筑名单,其中有30多处。
为了更系统的了解这些庄园文化,根据柳江县的地域分布,我们将柳江的庄园、古民居分为三类:主要分布在古二都、三都的壮族古民居(山寨);分布在一都、二都的客家古民居(宗祠);分布在五都的柳江河流域古民居。
今天介绍的是主要分布在古二都、三都的壮族古民居(山寨)代表——三都大财主庄园、成团金磊庄园、成团灵江熊家大院
……三都大财主庄园……
清朝以来,柳州、马平(今柳江县)一带,民间传流着“一都米,二都女,三都大财主”的民间谣。三都财主多,据世代流传,最够气派的大财主是韦昇端。
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韦昇端着手建造自己的庄园。整座庄园布局整齐美观,井井有条,有生活区、粮仓区、杂物区、牲畜饲养区等总共74间房屋。庄园内房屋,栋与栋之间,排列对称,间距讲究。各栋都有客厅、卧室、厢房,与天井,有走廊相通,屋顶都有压墙,墙边上均画有各种鸟兽等图案,勾檐斗壁,雕梁画栋,门窗均雕刻精美雅致的图案,古色古香。
庄园的正中修建了一座大庄门,叫做村门。上刻“南合北合”四个大字,石匾左侧另有一块题刻着门楼建造者姓名及建造时间的铭碑。整座建筑工艺精致、设计考究、古色古香,虽历尽沧桑,却古韵犹存。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1年),韦昇端给他母亲祝寿时,当时的广西全省提督学政张为,送给他母亲的一块匾。匾题“浔水怀清”。这题中的“浔水”即柳州,而“怀清”即是秦朝的一个寡妇,一个曾得到秦始皇树碑立传,建亭纪念的,贤能的寡妇。传说该妇贤惠而善经营,曾为秦国的建立而作出过很大的贡献。而张为的“浔水怀清”即有把韦昇端的母亲比作“怀清”一样贤惠而善经营的“柳州寡妇”的寓意。可见自其母亲以上的祖辈经营有方,善于持家。
终因年老体弱,大财主韦昇端于光绪甲午年(公园1894年9月10日)匆匆地离开了人世,终年68岁。他没有留下只字片语,却留下给人们许多遐想,一百多年沧桑,已成为历史。如今,庄园已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
大财主的影响很大。下面位于成团北弓的一处建筑,也是边山大财主庄园工匠的作品,但又多了份欧洲风格。
……金磊庄园……
据《柳江文史(9)》记载,熊氏庄园始建于清乾隆后期,由武略骑尉从四品恩授朝议大夫熊兆琦所见。庄园占地面积约40亩,依山而建,原有8个大门,现存5个。均用青砖铺设路面,条石砌城石阶,巷道处处相通。
庄园共有大小房屋与200间,均为青砖灰瓦结构,其中有厅堂20个。厅堂檐下都有工笔重彩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装饰图案。
金磊屯有打自古就有着浓厚的学风。早在清朝时期,这里曾建立女子学堂,让女子可以读书。上世纪30年代,为了让嫁到金磊村的媳妇能读书,村里又办起了成人识字班。文化传统代代传承,在这样的学风影响下,据2005年结集出版的《成团沧桑》记载,解放后至今村里就有了12个留学生,新中国成立后又出了60多个大学生,原中国爱乐乐团团长熊生民就出生在这里。
……成团灵江熊家大院……
灵江熊家大院占地百亩、房屋70余间,它的主人是熊柳生。在革命风起云涌的年代,熊柳生为此不惜倾家荡产,高擎民族和民主革命之火,投笔从戎、英勇抗日、投身学运、最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熊柳生把庄园变成中共的地下机关,将三叔家的碉楼作为地下党的秘密集会场所,把熊家水碾房当作党的“机要局”,变卖自家田产充作地下党的活动经费……终而成为旧时代的掘墓人!
正是这间碉楼内,1948年、1949年陈枫、韦纯束等革命先烈分别召开了"昆仑山会议"和"农工委会议",研究开展广西武装斗争问题,使城市和农村武装斗争蓬勃开展,开启了革命火种的熊熊燃烧。
如今,面积5亩,有会议炮楼1座,有纪念碑、纪念亭、纪念长廊等的革命旧址,已成为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源自微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