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柳城县政协

如何突破甘蔗总量400万吨的对策与建议

  • 2010-01-20    县政协办

内容导航:

县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发言材料四

 

如何突破甘蔗总量400万吨的对策与建议

梁启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全县如何实现进厂原料蔗400万吨工作目标作建议发言,不妥之处,请各位委员批评指正。

蔗糖业是我县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在我县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种蔗收入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我县财政收入50%以上是靠糖业税收。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我县糖料蔗产业升级,提出到2012/2013年榨季实现我县进厂原料蔗达400万吨目标,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财政增长。为全面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根据我县实际,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会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我县甘蔗生产的基本情况

我县甘蔗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 1950年甘蔗种植面积1.83万亩,产原料蔗1.86万吨。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甘蔗种植面积急剧扩大,单产迅速提高,总产跳跃式增长。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发展蔗糖业,通过增加甘蔗种植面积,加大甘蔗良种良法的推广,蔗糖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地发展。目前,我县进厂原料蔗总量居广西县级第4位,在人均有蔗量、单产、良种普及率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走在广西前列。2007年甘蔗种植面积达到55.44万亩,2007/2008年榨季进厂原料蔗达309.53万吨,面积和进厂量均创历史新高。2008年初,由于受罕见低温冰雪和“6.13”特大洪涝灾害袭击,20098月又遇到的严重干旱天气,甘蔗生长受到严重影响,近两年甘蔗单产有所下降,2008/2009年榨季进厂量仅276.6万吨,预计2009/2010年榨季进厂原料蔗与上榨季持平。

2009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继续得到增加,达61.5万亩,比上年增加1.87万亩;蔗地深耕深松重点栽培技术得到大力推广,2009年全县蔗地深耕面积6.0949万亩,比上年增加0.12万亩;甘蔗品种结构得到优化调整,2009年全县种植新台糖1612.75万亩,占总面积的20.63%,新台糖2228.16万亩,占总面积的45.58%;台优14.45万亩,占总面积的23.39%;桂糖94/1194.7万亩,占总面积的7.6%;园林60.5万亩;柳城03/1820.3372万亩。由于品种的不断优化,新台糖16号面积明显减少,新台糖22号、台优、桂糖94/119等品种新植面积迅速扩大,园林6号、柳城03/182种植面积也在逐步扩大,品种结构继续改善。

二、我县甘蔗生产的有利因素

1、自然条件适合。我县有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温光水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21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4万公顷。据国土部门的土地详查测算结果,我县现可种植作物的耕地面积超过100万亩,这为发展甘蔗生产提供了最重要的耕地基础。

柳城县地处低纬度亚热带季风区,夏热冬寒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日照总时数1300-1700小时,年平均气温20.2℃,年均降水量1300-1500毫米,无霜期334天,基本适合甘蔗生长。

2、农民种蔗比较效益回升,蔗农种蔗积极性高。目前,国内食糖价格保持在每吨5000元左右的高价位走势。另据报道,国际原糖市场价格已创28年来新高,而国内价格距前几年的高价位有近千元差距,按照以往的规律,食糖价格在3-5年为一个波动周期,今年是开始走出低谷,预计价格还有上涨空间,这为甘蔗生产带来了新机遇。因食糖价格上涨,自治区人民政府已决定按食糖销售价3900/吨(含税)提前挂钩联动,糖料蔗价格有较大幅度提高,现制糖企业已对甘蔗价格提前联动,目前,优良蔗按进厂价325/吨给付,对应食糖价格4500/吨进行联动。种蔗效益相对提高,农民种蔗积极性也将有所提高,有利于稳定和扩大种蔗面积。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相对稳定,群众种蔗投资能力及种植管理等都将有所改善。

3、政府推动力度大。几十年来,县政府一贯很重视蔗糖产业的发展,无论是种植还是加工,都制定各种鼓励政策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扶持,极大推动了蔗糖产业的快速发展。

4、甘蔗良种良法得到进一步推广。上世纪80年代初和90年代末我县两次快速完成了新良种的更新换代,甘蔗新良种应用提高到了新水平,推动了甘蔗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和单产、总产的大幅提高。目前新的更优良的品种(品系)在不断涌现,为新一轮甘蔗品种更新换代提供了可能。

在栽培技术方面,推广了蔗地深耕深松、配方施肥、化学除草、地膜覆盖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先进适用技术,大大提高了甘蔗种植水平。

5、甘蔗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完成了蔗地从牛耕到机耕,人工和人畜除草到化学除草,蔗区道路的修建和维修等等,都大大改善了甘蔗生产的条件。蔗地机械深耕深松、机械中耕培土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蔗农的劳动强度,使扩大种植面积成为可能。

6、原料蔗加工能力保障。制糖企业的压榨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以及其他相配套设施和服务,完全能适应原料蔗增加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制糖企业不断壮大,日加工原料蔗能力从上世纪80年代的1000多吨,发展到目前的2万多吨,且具备了根据原料蔗增产量而迅速扩大压榨量的改造或扩建能力;蔗糖生产已基本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订单农业日趋完善,蔗农生产的原料蔗由制糖企业全部统一收购加工,产品不愁销路。

三、关于我县蔗糖业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要把我县蔗糖产业做大做强,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才能确保我县实现进厂原料蔗400万吨的工作目标。

1、重视蔗糖产业,切实解决甘蔗生产实际问题。

1)蔗糖业是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继续需要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

2)加大对蔗农等糖料蔗生产者扶持和对糖料蔗生产服务者的激励力度,提高生产者和服务者的积极性。

3)加大对蔗区道路的修建和维修力度,缩短蔗农搬运甘蔗的距离,降低劳动强度。

4)扩大糖厂的压榨能力,缩短榨季时间。糖厂日压榨全县糖料蔗能力应达到2.7万吨,榨季时间力争在3月底前结束。

2、实施科技兴蔗,努力降低甘蔗生产成本。

1)调整品种结构,大力选育、引进和推广高产高糖新品种。

2)推广先进适用栽培技术。

3)加强蔗农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不断提高种蔗技术水平。

4)增加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机械化、规模化经营。

3、加大良种试验和推广的投入。要加大甘蔗新良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重要生产应用技术推广的补贴力度。

4、加强蔗区管理,维护蔗区正常生产秩序。

5、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减少农业生产从业人员,推动甘蔗规模经营发展。

6、需要国家对蔗糖产业的政策支持。

1)降低制糖企业相关税收,提高原料蔗价格。地方政府因蔗糖产业降税减少的财政收入,中央政府给予转移支付补充。

2)给种糖料蔗农民享受财政直补政策,增加蔗农收入。

3)合理制定原料蔗的收购价格及质量标准,平衡好企业与蔗农的利益,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发展好蔗糖业。

4)完善蔗糖收储体制,在量大价低时加大收储力度,避免价格大起大落。

   各位委员、同志们,我县已制定《关于实现进厂原料蔗400万吨目标工作实施意见》,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我县甘蔗产业的决心很大,让我们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想方设法,加大工作力度,为实现我县进厂原料蔗400万吨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