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委员之声

委员论坛:创建“健康城区” 拉动经济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 2010-01-12    城中区政协医卫组

内容导航:

新中国成立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来,柳州在经济社会文化、人民生活、环境治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是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城市整体形象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山青水秀地干净”已然成为柳州的一张靓丽城市名片。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人们对身心健康和良好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健康城市”将会成为柳州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城中区作为柳州的政治、商业、文化、娱乐中心,应当把创建“健康城区”作为城区发展的新目标。

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健康城区应该是由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发展的一个整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标准,“健康城市”涵盖了城市环境、食品饮水和能源安全、社区建设、健康福利政策、市民休闲娱乐、文化建设和保护、疾病预防和健康服务等多方面,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和社会建设的多个方面。

建设“健康城区”是深入学习实践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实际行动。建设“健康城区”,有利于强化城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环境体系建设,促进全区卫生、文化、体育、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发展;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的国际知名度,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引导市民养成科学、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建设健康城区还有助于促进市民包括医疗保健、旅游健身、文化娱乐在内的健康消费,改善消费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投入。“健康城区”是一个城区可持续发展在软件建设方面的最佳切入点。把“健康城区”的建设和城区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将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近水楼台先得月。”打造“健康城区”,城中区具有较好的地域、经济、社会基础。城中区是柳州的政治、文化、艺术、教育、商业活动中心,辖区拥有桂中地区最繁荣的商业中心、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实力最强的中小学、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2007年,四个城区人口死亡率我区最低,为2.23‰。这些成绩使我区具备了建设“健康城区”的良好基础。

为此建议:

一、利用柳州市“四城联创”活动创造的有利条件,为我区打造“健康城区”夯实基础

柳州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宜居范例城市。这是市委、市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四城联创”活动与“健康城市”是一脉相承的。通过开展“四城联创”活动,将有力促进城市卫生状况、市容市貌和环境质量的不断好转,改善人居环境,预防和消除疾病,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这对于广大市民安居乐业,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提高城市社会的亲和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长久和深远的影响。同时,还将优化城市投资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大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通过“四城联创”活动,必将为创建“健康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区是柳州的中心城区,更应当大力配合“四城联创”活动,出色完成市委市政交给的“四城联创”活动的具体任务,并充分利用“四城联创”活动的成果,率先在柳州开展“健康城区”创建活动。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制订我区“健康城区”创建实施方案

(一)“健康城区”作为城区建设的发展目标。强化政府推动。将建设“健康城区”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承担起组织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加快推进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大项目带动,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满足居民健康生活的需要。在继续推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重视社会进步和生态和谐,有效应对各种“城市病”的挑战,使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有机统一。 

(二)将打造“健康城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议在2010年启动建设“健康城区”的工作。建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完善法规政策,切实加强领导。“健康城区”建设,不仅是爱卫办、疾病控制中心等卫生健康部门的工作,更是一个需要各部门支持的系统工程。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从组织体制上赋予健康城区建设强大的领导力和协调力。

(三)投入是发展永恒的主题,健康是投资最好的选择。建设“健康城区”,应当有足够的投入。将打造“健康城区”有关投入纳入财政预算,作为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满足工作需要。同时要积极开拓公益事业投资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健康城区”的建设。

三、以建设“健康细胞工程”为突破口,拉开“健康城区”创建活动序幕

家庭、社区、学校、医院、企业等单位,都是社会的“细胞”。只有“细胞”健康了,社会健康才有源头活水。我区是柳州市的政治、文化、教育、商业、医疗中心,开展健康单位、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大厦等“健康细胞群”创建活动,具有良好的基础。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积极性,开展“健康细胞群”创建工程,使“健康城区”建设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形成一曲波澜壮阔的“交响乐”。一方面从场所入手,覆盖家庭、社区、企业、学校、医院、市场、商务楼宇等;另一方面从人群入手,涉及中小学生、妇女、青年、老人、外来民工等。两者交叉覆盖,互相促进。

四、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健康城区”的创建造就精兵强将

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可以看出,政府十分重视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今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大的方向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和康复服务等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我区现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覆盖100%的城区居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应当成为我区“健康城区”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区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综合实力在全市排名中相对比较靠后,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加落后(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央国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选址困难而不得不调走)。因此,政府应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区域规划,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用地,加大财政投入,改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工作环境和生活保障。要将社区医务工作者,培养成为治疗疾病的全科医师,养生保健、防病健体的辅导员和督导员,更应将他们培养成为创建健康城区活动中的精兵强将。

建立健全政府领导、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骨干、居委会为基础的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网络。卫生行政部门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纳入目标管理和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监督考核。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人员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信息网络。

五、发展健康产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健康城区”发展

当前,国内健康产业的发展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柳州市目前尚未形成知名的健康产业品牌和稳固的健康产业链。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将会成为人类最迫切、最持久、最重要的需求。充分利用我区的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找准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构筑产业优势,大力扶持和发展美食、保健、运动休闲、疗休养、体育健身器材生产等具有鲜明健康元素和特征的特色潜力行业。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产业发展模式。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出台相关激励、优惠和约束政策,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倡导“绿色制造”和“绿色物流”。

六、加强建设,营造氛围,促进“健康城区”建设健康发展

完善我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加快推进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交通、市政、信息、能源、环保、防灾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网络,满足居民健康生活的需要。建设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和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吸引更多人选择公交、自行车等健康出行方式。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引导居民选择公交作为主要出行方式,进一步提高公交分担率。

营造健康文化。加强健康文化宣传设施建设,创新健康文化传播手段,充分利用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体,采取讲座、展览、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喜爱健康文化,成为健康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践行者。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建设健康城区工作,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建设“健康城中”的良好氛围。

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以政府主导、社会兴办相结合,抓住“场地、组织、活动”三个环节,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健全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加快健身设施建设,打造群众体育特色活动和品牌项目,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实现体育生活化。

七、建立考核评估和监督体系,健全“健康城区”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制订“健康城区”的考核评估指标,完善考评机制,加强指导培育,提高健康单位建设水平。

(二)加强交流、促进提高。要组织向国内建设“健康城区”工作先进城市考察学习,加强经验交流。通过组织“健康城市论坛”等相关活动,促进我区“健康城区”建设的水平与层次的不断提高。

(三)搭建居民参与平台,汇集百家智慧。建设“健康城区”,要坚持从广大居民的需求出发,积极搭建居民参与平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为赢得市民广泛的理解、欢迎和参与。这样,有利于政府意志变成市民的自觉行动,有利于各项工作将有序开展。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