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委员之声
内容导航:
清末年间,来柳经商和从事手工业而定居下来的外省人日趋增多,他们先后建立了粤东会馆(原址在东台路柳高校内)、湖南会馆等6个会馆。柳高最早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最早的校址在柳州市北门木桥街。1945年,学校迁至东台路柳高老校区。1962年,柳高因需扩建将粤东会馆拆除,原会馆的一批石构件连同镌刻有戴鸿慈(云南提督学政)手书的石柱留在老校区内。2005年11月,柳高搬迁到河东新校区后,将这批珍贵文物一同搬迁到新校区,分散在校区的园林地带。
1999年夏,柳州市文物部门在对全市进行文物普查时,已对这批文物进行造册登记,共计74件。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暂对这批文物作异地保护。
这批文物不仅数量多,保存相对完整,其中很大一部分石构件刻有竹节纹、菊叶纹、几何纹等精美的浮雕和笔迹工整的楷书,具有非常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为研究清时期柳州的社会经济及古代建筑,地下党在柳从事革命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及史料价值。现这70多件文物有些被水泥覆盖,有些被沥青及铁锈浸蚀,由于露天存放,极易遭到损坏。我国的《文物法》规定,我国境内所有的文物均属国家所有,这批文物并不属于该校的财产,学校只是一个临时保管单位,应尽快移交文物部门管理。
建议:1、市政府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尽快下文通知柳州高中及市教育局,将这批文物无条件的归还文物管理部门。2、文物管理部门及柳高校方应尽快磋商,就移交这批文物及其它事项签定协议。3、新闻媒体应对这批文物完璧归赵作宣传报道。4、这批文物移交后,文物部门应尽快着手进行恢复粤东会馆古建筑的设计方案,为我市增添新的一处文物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