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情民意

关于促进城区文化建设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议

  • 2012-09-28    

内容导航:

近年来,柳州市提出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城区文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各城区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推进,基层文化建设成绩突出,城区文化事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城区文化建设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事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城区虽然逐年加大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但是距离 “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国家政策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许多文化建设项目难以及时实施,许多设备得不到更新换代。

2、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不高、配套设施不全、部分设施不符合行业建筑规范等问题基层文化活动阵地较少,文化活动设备设施及场所条件简陋,缺乏上级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区文化馆和图书馆一直没有独立的场馆。

3基层文体工作人员编制奇缺。由于受市机构编制的限制,基层文体工作人员编制一直没有得到落实,目前大都是采取兼职的办法来暂时应付,不利于调动基层文体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基层文体工作的正常开展。

4、市、区的文化管理体制没有理顺,责权不配套。受市、区管理体制等客观因素影响,目前我市的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等部分职责和管理权限正逐步下放到城区,而有关人员编制、经费并没有同时下放,造成了管理责权不统一、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5、群众文化活动缺乏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全市大型群文活动和业余文体团队缺乏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如每年举办的元宵灯展活动经费下拨到城区的非常少,一些基础较好的群众文体团队无法组织上规模、高水平的文艺演出和比赛。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一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与多元投入相结合,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支出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发展所需经费;对于经营性文化产业,政府应从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用地支持、法制保障和人才培训等方面上给予政策支持。二是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市、区财政应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和自治区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的文化建设。

2.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是加快和改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家文化部等上级文件要求,各街道办事处要有不低于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场所,社区(村)要有不低于100平方米并具备报刊阅览、群文活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服务功能的综合文化室。建议将街道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区文化馆和图书馆的场馆建设纳入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统一布置、统一实施,努力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另外要从人、财、物等方面扶持和加强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基层文化活动阵地的建设。二是推动城乡文化资源共享。建立健全以城带乡、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通过文化对口帮扶、组织文化单位面向农村提供文化服务、扶持文化企业加强农村网点建设、支持演艺团体深入农村演出、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等途径,合理配置文化资源,促进优质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向基层倾斜。

3.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是理顺市、城区文化管理体制。建议市委、市政府建立健全责、权、利统一的城区文化管理体制,在市文化、体育、广电等有关部门职责逐步下放城区的基础上,将有关人员编制、经费同时下放,逐步解决城区文化管理责权不统一、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二是理顺基层文化管理体制。制定引进和培养文体专业人才的实施办法,调动基层文体工作者积极性。建议给每个街道办事处(社区)的综合文化室配备专职的文体工作人员,将一些从事过文体工作,既有基本的文化专业知识,又有工作热情的,作为专职文化管理人员充实到基层文化工作岗位。

4.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文化强区提供人才支撑。一大力引进急需人才。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成熟人才、到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和定向考录等形式,大力引进急需的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文化科技人才、文化项目策划和创意人才等。二是努力提升现有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三是积极利用乡土人才。广泛吸纳接受过专业科班教育、业务能力强的文艺和体育老师加入到文体团队中来。采取更灵活的方式吸纳社会上既年轻时尚、又有一手绝活的“文体达人”,为城区文体队伍输送新鲜血液,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5.大力支持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是积极搭建活动平台。采取组织比赛、慰问演出、节庆助兴等形式,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搭建平台、开辟空间,从经费、场地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二是切实加强教育引导。建立健全群众性文化工作组织机构,安排专兼职人员加强对群众文化的指导,实现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的有机统一。三是不断创新活动方式。积极探索国家、集体、个人创办群众文化活动的途径,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支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多渠道发展群众文化事业。

7.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努力培育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把培育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领域,成为提升城区形象、增强城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一是大力培育文化产业和骨干企业。研究制定加快发展城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成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实行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着力发展文化创意、动漫影视制作、出版印刷、演艺娱乐、文化旅游、休闲体育、文化会展、民间工艺品生产等产业;二是完善和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和设备设施开发文化产业。如在建设好城区文化馆、图书馆的基础上,成立城区美术馆,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以艺术作品展示城中文化内涵。开展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请艺术家与学生交流互动,使学生在艺术作品的熏陶下提升文化素养和精神内涵。三是招商引资,鼓励社会投资文化产业。科学规划重要文化产业发展项目,抓住国家或地方政策,争取项目资金(主要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会展活动、文化项目推介会、外出招商方式等,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资城区文化产业。四是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如充分利用柳候祠,西来古寺、东门城楼、张翀、杨廷理家族墓园、廖磊公馆等历史人文景观,打造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围绕“西来古寺庙会”、“民族风情园”、“水上运动基地”等项目,打造“百里柳江”文化旅游节点工程,策划大型综合性会展活动,引进高水平、高规格的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同时展示出地方饮食文化、民间民俗文化、民族特色文化等,以“文化搭台”,让“经济唱戏”。(区政协文史文教卫体委)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