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良祠的调查及柳刘二公祠
刘文
贤良祠,是历代官员为纪念唐代人物刘蕡而建。该祠最早《县志》记:“贤良祠在城西,祀唐柳州司户刘蕡”。宋州守许申奏建,赐额“贤良祠”,后废。明永乐间(1403—1424),佥事刘长吾重建。成化间(1465—1487年),广西布政司黄埙又诸郡守阮文英建祠于西关外。弘治元年(1488年),广西督学周孟中又建其祠于柳侯祠之左。康熙六年(1667年)右江道戴玑重修,之后,异地在柳侯祠东建贤良祠,有柳、刘二公祠之称。清阎兴邦《重建刘贤良祠碑记》载:“自唐而元,庙地久不可考。”又记“岂以其实德孚民,勤劳及民,与侯合德,故其祠亦可相埒耶”。又说:“盖以在昔之同德及民者,而为在今之并地立祠,不两相辉映千古哉”。又一说:“贤良贤者,柳人世祀”。又再说:“贬柳州司户,至则以德化民,以礼齐民”。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祠宇顷圮,右江道王锦移祀柳侯祠董公祠内。明董成龙配祀捐奉修葺。
刘蕡(生卒年月不详),字去华,幽州昌平人(今北京昌平区)人。《唐书》记:“宝历二年(826年)进士。大和二年(828年),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而宦人深疾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明崇祯年(1637年),徐霞客游历柳州时曾记有“唐二贤祠”。清王锦《重建柳刘二公合祠记》载:“贤良故能巡行劝农于烈日下坠马捐躯而不悔,其有功于民”。《柳州府志》(以下简称府志)、《县志》记:“刘贤良墓,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黄埙为之修墓,雍正十一年(1733),右江道黄岳牧、知县张嘉硕重修。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右江道王锦捐资封树,亲祀之”。
刘贤良墓,位于柳州市文笔村龙兴屯(原贤良屯)西南水田中,墓为混砖,高约3米,宝珠顶,直径约6米碑首呈拱形顶,碑中刻“谏议大夫贤良刘公墓”字,为明代碑刻。目前牌坊额宽1.3米、高四十一厘米。中刻“唐贤良刘墓”,右为“乾隆三十年岁亥已酉仲”,左“口察使者大兴王”。皆为楷书。唐李商隐《哭刘司户蕡》诗:
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
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宏。
江阔唯回首,天高担抚膺。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毛泽东对刘贤良有很高的评价是:“千在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蕡,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暗叫一声”。新版《毛泽东诗词》。
柳江县思贤村村委退休的黄建贵、县志办罗韦新俩先生提供,思贤村在上世纪民国初为思贤乡,乡旁为贤良桥,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取消为村,现隶属拉堡镇。解放前时小学、私塾、文化人及地方要员每年春秋两季皆到贤良墓地祭扫,至今墓旁有“思贤村”、“思贤桥”。
据《柳江县志》载:“贤良祠,内祀唐司户刘蕡……。祠在西郭流(留)照门外黄村之南,西向,距城五里许。后又在柳侯祠旁建祠。”之后,有前人“刘贤良祠”诗:
柳江天下清,柳山天下奇。
借问何能尔,中有刘蕡祠。
神鹰奋一击,不中还高飞。
范滂及李膺,在汉名应齐。
岂屑兴时辈,品位论高低。
合与此江山,茫茫无尽期。
2006年7月20日,笔者读陈培江先生的《雅儒故老追话雅儒村》文章:“黄村八巷(旧名)紧靠富户秦家房屋之下游,柳江河畔之上。祠宽约四米,长约8米。青砖土瓦,普通建筑,无雕檐花窗之属,内有几案供奉牌位,解放初时,贤良祠似仍存在,后已拆毁了。”以这一线索找到市金壶雅儒社区,由社区指点找到了在雅儒路西三巷31号的七十多岁徐耀松老人,我与徐老接触后,他说他从1942年住在此地现已有60多年了,据他提供贤良庙是在柳州市台板厂宿舍,(原柳州地区林业局林业机械厂,现为住宅院西临柳江)他说建筑全是木结构,盖小青瓦,屋脊四个角及中间共有六个龙头装饰,龙头都有龙须,屋脊中两龙头间为红色宝珠。屋顶四角龙头大点。据分析推测,最早的贤良祠应该是在此地。
注释:
①布政使,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宣德以后,全国的府州、县等分统于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司各一人,为一省最高长官。
②参军 唐代之州刺史皆沿南北朝之列,有使持节某州军事之加衔,故刺史之属官亦即以参军事为名,简称参军。州之组织,除长史、别驾司马等为刺史之佐官外,以禄事参军事为僚属之长,总揽内部一切事务。其下有禄事一人。此外分曹(注:分曹 古时分科办事的官署。如西汉置尚书五人,其一仆射,四人分为四曹;东汉尚书六人,分五曹。又古代州郡所置的属官也称曹。)办事之人则有司功参军事、司仓参军事、司户参军事……如下州则参军事不全备。参军事之品级至从七品从九品不等。
③督学 “ 提督学政”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