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中文史

法币当做钱纸烧 金圆券做手纸用

  • 2014-05-27    

内容导航:

法币当做钱纸烧 金圆券做手纸用  

 

柳元元

 

滥发钞票 物价飞涨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法币的信誉曾一度提高,从19459月至11月,各地物价普遍下跌,柳州物价通常比大城市稳定。9月,消费物价下跌8%10月再跌6%。抗战后物价稳定这种局面,主要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抗战胜利了嘛),并非货币流通的因素。

抗战期间,蒋政府就靠发行钞票来弥补财政赤字了: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只是14亿元;经过8年抗战,到日本投降前,发行总量达到21125亿元;而到1945年年底,仅仅3个月时间,发行总量就达到82000亿元,相当抗战8年发行总量的4倍!后来,因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随着内战的失利,军费支出数目惊人。据当时统计,1947年财政总收入为13亿万元,而总支出达40多万元,赤字为27万亿元。总支出中军费高达21万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2%。当时有人计算,每2037秒钟的内战军费支出,等于南京中央大学4500名学生一个月的伙食费。

这么巨大的赤字,之所以没有动摇到当时的市场物价,照宋子文的说法是“全靠印刷机来弥补”。除上海5家大印刷厂日夜开工之外,还到英、美两国去赶印,用飞机运回来投入流通。1946年,法币发行额高达34957亿元的天文数字。由于大量印发钞票,法币印刷的券料(印钞纸张)不够应付,就把储存的关金券拿出来流通。所谓“关金券”,是以关税为抵押印制的钞票,是“海关金单位兑换券”的简称,发行目的专供缴纳关税用,不参与流通。可是关金券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也应付不了钞票紧缺的局面,就把原来只有元、角、分面额的关金券,提高为百元、千元,仍至百万元、五百万元的大钞。随之,也把法币的面额提高:19471月,面额一万元的法币出笼,到8月中,有面额一千万的大钞问世!到819日,发行额已经达到660万亿元的最高峰,为抗战初期19376月底法币发行额的475000倍!这一时期,因通货恶性膨胀,物价飞涨达到了370万倍!当时有人作过统计:在1937年,100元法币可以买得两头牛,到1938年就只能买一头牛了,到1941年,只能买到一头猪,1943年还可以买到一只鸡,1947年只能买三分之一盒火柴,19488月中旬末,只能几颗大米!

原本物价相对稳定的柳州,也因通货增发使得物价飞涨。1937年上半年柳州市场每担米价93角,到1939年为32元,三年时间上涨了2 倍多。到1943年米价每担涨到780元,比战前涨了70倍;19441月,每担米涨至1713元,比战前涨了200倍左右;到抗战胜利后的10月份,米价涨至14500元,比1937年涨了1600倍。19471 月万元大钞出笼,当月柳州米价涨到20万元,比战前涨了2万倍以上!随着大面额的钞票不断出笼,法币发行量在19474月为16万亿元,到1948820日以金元券代替法币时,已经增至660亿元的天文数字。在此情况下,柳州物价就逐月成万倍、成300万倍以上飞涨!,故此说这时的100元法币只能买到几颗大米。

面对飞涨的物价,当时的柳江县政府曾决定在19464月起,给公务员增加薪奉100倍。到19486月,国民政府行政院核定柳州区按生活指数37万倍发给。可是形同废纸一般的钞票,发再多也无用,到1949119日,县政府公务员的薪水只好改为以实物折算——发大米给各人挑回家。

货币贬值 形同废纸  

 

全国通膨的影响,使物价步步高升,且一日数变。此时急剧贬值的法币,在商民心目中已经失去了信用。194710月尾,柳州各家商店已经拒收400元以下的法币,当局也无可奈何。中央银行柳州分行为了清理银库,在115日这天,只好把400元以下的小钞装了300多箱(共3亿多元),陆续运到在驾鹤山侧新建不久的发电厂,当作燃料投入锅炉中焚烧。1948年的清明节,柳州不少人家在上坟时不烧钱纸(冥币)了,改烧千元一张的法币!因为当时一万元法币只能买到几张钱纸,烧钞票比烧钱纸合算多了。

面对法币的崩溃,国民党政府决定实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元券。1948820日公布实行金元券命令,以金元券代替法币,发行额以20亿元为限,并限期收兑民众手上的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币券。规定金元券代表纯金0.22217克,每市两黄金兑金元券200元;白银每市两兑换金元券3元,银元每元兑换金元券2元。1948823日,物价和工资开始按金元券折算。蒋介石宣布发行金元券的企图是利用金元券来收兑老百姓持有的黄金、白银和外币。

金元券在柳州开始发行时,市场物价还相对稳定,多数商人抱欢迎态度。可以想像:一根已经被白蚁蛀空了的顶梁柱,如今换上新柱子,可免大厦将倾之灾;加上国民党宣传机构的巧舌如簧,怎么会不迷惑整天和钞票打交道的商人呢!但也有精明的广东商家把报纸上称赞的蒋币、林币(金元券上有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头像)用粤语的谐音说成“将冧币”(“冧”在粤语中有崩溃、倒闭的意思)。果然,不到三个月,即19481112日,由于金元券发行量已超过20亿元,蒋政府公布了修正金元券发行办法,每元代表黄金变成了0.04克,金元券暴发了信誉危机!物价随着纸币增发速度而迅速上涨。到194811月底,金元券发行额达33亿元,12月增至83亿元;19491月增至208亿元,4月一跃而至51612亿元,5月猛增至80万亿元!只9个月时间,发行量超过限额20亿元的4 万倍!面额从100元到1万元、10万元,甚至出现50万元、100万元的大钞。1949625日,国民政府行政院规定银元1元等于金元券5亿元——金元券已经成为无用的“湿柴”。金元券身价狂跌,物价指数飙升,商贩们每天只好做半天生意,赶在银行关门前把手上的金元券拿去兑换银元、银毫,不然,到了第二天手上的纸币就不知还有多少实用价值了!由于金元券日益贬值,稍后人们干脆拒绝使用金元券,市场交易自然地以银元为本位,已经很久不用的光洋、银毫、铜板又重新在市场流通。也有用米易物的,买什么都要背袋米去,虽然买卖双方都很不方便,但也只能这样。连政府收税都拒绝收金元券,学校收学费只收大米(故此有“学米”一词),学校和一些单位发放员工工资,存有银元的支付银元,无银元就发给相当数量的糙米。当年有一首打油诗叙说金元券最后残存时的一点作用:“走进茅司(柳州人对厕所的称谓)去屙屎,身上没有带草纸(手纸),荷包(衣服袋子)摸出金元券,将就拿来擦屁股。”

柳州解放当天,马鞍山西侧的一家银行金库,把一梱梱金元券丢下灵泉寺右侧一口小水塘里。当年我在屏山表证小学读书,和同学们去把塘里的纸票捞上来,打开时里面还是干的。我们拿它来摺成扇子、飞机、小船、纸角玩耍。那时我们都是千万、亿万“富翁”,每人身上随时都可以拿出几十万元、几百万元金元券来!

194974,已逃到广州的国民党政府又出花招,发行银元券,金元券每5亿元折合银元券1元。79,有少量银元券在柳州面市,但因未设兑换处,被商家拒用。市场还是光洋、东毫、铜板在流通。10月,金元券币值猛跌,16亿金元券只能兑换银元券1元!因为解放战争进军迅速,银元券还来不及在柳州流通,国民党政府就逃离大陆。因此,柳州没有多少人见过银元券。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