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中文史

城中文史:八一路的由来

  • 2012-12-31    何金权

内容导航:

八一路南起五一路,北接跃进路,现长1265.20米,宽40米,其中车行道20米,人行道及绿化带各宽10米。此路南与五一路、龙城路、柳江大桥、鱼峰路以及文惠路、文惠桥和连塘路、红光大桥相连;中与广场路、广雅路相连,并通过两路连通三中路、文昌大桥和滨江西路,与正在建设的广雅大桥相通;北接跃进路,通过潭中高架桥与壶西大桥、壶东大桥相通,是贯通东西南北的一条重要道路。

19663月前,八一路原址还是一片丘陵草地和荒坡野岭。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除乱坟堆外,还有一个垃圾山,两条大冲沟,三个大污水塘和一个大凹坑。八一路的西面是湘桂铁路,还有一些低洼的菜地和水塘。据上辈老人说,原八一路北面荒野坡岭中,还曾经有老虎出没过。

为了配合当时的柳州公路大桥(现名柳江大桥)建设,改善开通柳州市南北通道,196331日,柳州市委、市政府发动驻柳解放军义务劳动,驻柳解放军6982部队两千多名官兵开进市区,这片荒凉的坡岭被浩浩荡荡筑路大军的脚步声震醒。

经过两个月的日夜奋战,6座荒岭和1个垃圾山被搬掉了;2条大冲沟、3个大污水塘和110多米宽、9米多深的大坑槽被填平了;官兵们共挖土、填土14万多立方米。在挖、填土方之后,部队派出40多辆汽车,采运筑路石料12000多立方米,开辟了长1175米、宽40米的道路,当时车行道为泥结碎石路面,人行道铺筑4米宽的混凝土预制道板,同时还砌筑了道路的排水旁渠。当年的51日,道路建成并正式通车。当时这条宽敞平坦的道路虽然只是条碎石马路,但它对我市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发挥了空前巨大的作用,给龙城人民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

196934月,市政府投资15.5万元,在碎石路上铺设沥青混凝土,人行道板加宽至8米。由于此路主要是由解放军义务劳动开辟修建,故称八一路。

现在,八一路南端除设有广西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炮兵团办公设施外,似乎没有与部队有太多联系的地方。但饮水思源,龙城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解放军开辟建设的道路,不会忘记解放军对龙城城市建设的功德。

曾任市建委主任的高锐说,那时把八一路建成40米宽还受到各方批评,说把路建得太宽了,没有必要。现在看来,40米还不够宽,最好建到60米宽。 八一路建成后,柳州地区外贸局、林业局、市供销联社、糖业烟酒公司、市建委等10多个机关、企业集中在八一路。在八一路上曾建有市体操学校、国家篮球训练基地和室内游泳池。八一路的东面还建起了市人民广场和文化艺术中心,以及柳州市第十五中学。

2008415,一条爆炸性新闻从柳州地王国际财富中心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柳州将在城中区中心地带建大西南“第一楼”——地王国际财富中心。这一象征柳州城市经济建设发展地标型的城市综合体高度300米以上,层高超过60层,设有可接待国家元首的超五星级酒店。地王国际财富中心涉及八一路旁市第十五中学的搬迁和市人民医院的拆除。现在,作为我市十大建设工程之一的地王国际财富中心正在建设之中。

20101011,市委书记陈刚在刘三姐文化娱乐中心项目开竣工庆典仪式上宣布,“刘三姐文化娱乐中心、广雅路八一路口改造工程、东堤春晓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竣工。”至此,备受市民关注的广雅路八一路口改造工程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八一路的建设注定与桥梁的建设结缘。为了配合当时的柳州公路大桥建设,196331日,柳州市委、市政府发动驻柳解放军义务劳动开始修建八一路。201010月,为了配合广雅大桥的建设,对广雅路八一路口进行改造,以解决广雅大桥建成后的城中区域的车流问题。

本次路口改造,采用东西向的广场路—广雅路方向下穿南北向的八一路,下穿通道为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为每小时40公里,转向车辆通过两侧辅道实现,辅道设计时速为每小时35公里。八一路南北方向车辆均通过地面路口通行。

八一路口设计规模为:广雅路下穿至广场路方向道路全长为811.754米,其中地道长235米,道路标准宽度为30米、50米;八一路方向道路全长为223.894米。

广雅路八一路改造工程最大特点是地下通道内设公交车站,可从公交站进入地王国际财富中心地下商场。在地下通道内设置公交车站,在国内并不多见。

广雅路八一路改造后,其广场路的宽度为50米,八一路、广雅路宽度为45米。该工程的修建,将在广雅和广场路相交路口创建一个立体的交通枢纽,可大大缓解两条主干道平面交汇由于信号灯控制带来的交通延时、拥堵问题,为附近区域创造一个便捷的、优质的生活环境。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