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柳州市景行小学在新世纪之初迎来了自己的百年华诞。
一百年,在历史的长河里不过是浪花一朵,而景行小学的发展却饱经沧桑。翻开泛黄的史料,我们在1993年出版的《柳州市教育志》中觅到景行的渊源——“光绪三十三年(1907),马平知县奉命将柳江书院改为马邑两等小学堂(注:即景行路小学前身)”。
民国后,马邑两等小学堂改称 “马平县立乐群小学校”,以后专办高小,又多次改名为“马平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校”,“马平县城区第一高等小学校”。抗战前,国家教育部派次长(即副部长)和广西教育厅及柳江县政府等有关官员到该校视察,对该校的教学管理十分称赞,学校被易名为“模范小学”。抗战期间,学校又先后易名为“柳江县立实验小学”,“城中镇中心小学”;抗战胜利后,又更名为“柳西镇一小”,解放初改名为“柳州市第四小学”,1952年,与“柳州市第二小学” 合并。
与四小合并的第二小学,原名克强小学,是1930年由湖广会馆出资创办的私立小学。学校初名“楚材小学”,取“唯楚有才”之意。1946年,为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湖广人黄克强,易名为“克强小学”。
1956年,合并后的柳州市第二小学以所处的街道易名为景行路小学。1966年秋,“文革”开始,学校易名为永红小学,一九七八年恢复柳州市景行路小学的称号。
1998年秋,原柳州市莲塘路小学并入景行路小学,其校址归景行路小学使用。2003年,柳州市政府决定在高新开发区新建景行小学东校园。 2005年8月31日,景行小学东校园落成并投入使用,柳州市景行路小学从此更名为柳州市景行小学。
穿过岁月的风雨,回溯学校一路行来的足迹,光阴的大门徐徐拉开,向我们展现着一百年文化的沉积;向我们述说着一百年师德的传递。
建校之初,作为柳州市最早开办的一所公立小学,马邑两等小学堂的校长由知县和教育主管官任命。当时学校的课程包括国文、经学、算术、英文、历史、地理、格致、修身……学制为初小四年,高小三年。由此可见,学校深受西方近代先进教育体制的影响。民国以后,校名更替频繁,但学校的先进教学管理理念始终如一。当时,学校教学质量名列全市前茅,在教育局每年举行的一次教学竞赛中,均夺第一名。
烽火岁月,学校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在秘密传播进步思想。李泮园是“克强小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该校的第一任校长。1924年,领导“湖南起义”的他被国民党反动派通缉,转移到柳州,隐蔽在“湖广会馆”。国民党的血腥屠杀没有浇灭这位共产主义卫士的火热激情;战友的相继牺牲更坚定他为革命培养接班人的伟大心愿。他一手创建的学校,不仅使景行路上又多了一片琅琅书声,更使革命的火种在龙城学子们心中悄悄蔓延。据《柳州市教育志》记载,在柳州解放前,克强小学已成为地下党和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活动与工作的据点之一。
当年,在柳西镇一小的地下党员有李庚承、李铉、梁成业、李品茜、龙家盛、伍能鸣和实习教师韦荣章、莫若璧等,在克强小学的地下党员有李泮园、蒋玉昆、白芝灵、百英峻等四位。他们一边以一个教师的高尚和正直培育出一批批具有先进文化思想的青少年;一边以一名斗士的无畏书写着对祖国人民的忠诚。
虽然生活艰苦,环境险恶,可每当革命同志碰到困难,学校党员总是倾其所有,竭力帮助。那时,李铉老师为筹集地下党同志撤退的路费,他一次次卖米救急。当时,柳西镇一小的对面就是国民党中统特务的办公点,可地下党员们硬是在特务的眼皮底下坚持进行革命工作。柳州解放前夕,地下党员蒋玉昆还通过亲友将国民党柳州空军机场内的岗哨,兵力布置,军火仓库,电台等位置情况绘制成平面图送交党组织。
在这些党员教师的影响下,学校的学生也纷纷走上革命道路。马邑两等小学曾组织柳江道学生救国联合会,支持当时的五四运动。而克强小学在柳州解放前就成立了“爱国民主青年会”,是共产党的外围组织。
时光如梭,解放后当年的革命战士,优秀教师纷纷奔赴更重要的工作岗位,老一辈尽心尽责的治学之风和高尚敬业的师德模范却长留校园,成为后来人继承和发扬的景行精神。
柳州解放后,景行小学更焕发了勃勃生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景行路小学的教师就进行了教学改革。他们废除了旧社会的各种教材,汲取老解放区的教学经验,全面学习苏联的教育教学理论。那时,学校领导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备课、研究、听课、评课,切实把好教学质量关。学校还组织教师们利用业余时间集中学习,以提高业务水平。经过几年的群众性的教研活动,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全市的公开课多由景行路小学承担,学校的教学质量连年列全市前茅。
十年动乱让老师们的一腔心血付之东流,却无法摧毁景行人执著的追求。70年代末,学校刚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就展开了多项教学研究。进入八十年代,学校领导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大胆进行多项教学改革。景行小学在教改的春风中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九十年代起,学校把“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各科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各科老师废寝忘食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探究更为有效的教学举措,促使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高。浓郁的教研之风不仅使一大批青年教师在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中迅速成长起来,各类教学竞赛的喜讯频传更使学校的声誉进一步提升。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目标管理试验先进单位、全国体卫管理实验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管理学会先进单位、广西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广西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广西科技教育先进单位、广西绿化美化校园、柳州市首批示范小学等荣誉称号。在柳州市连年的素质教育评比中,学校均获得一等奖。
新的世纪翻开历史新篇,今天的景行小学已发展成一校两址的规模。位于柳东新区的景行东校园占地132亩,似一幅多彩的立体图画挺立于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之上。漫步校园,那如诗如画的建筑景致,意蕴丰富的标示格训,弥漫于各个角落的人文气息向我们展现了一座现代名校的高雅气质。走进学校展厅,那一樽樽奖杯,一面面锦旗向我们诉说着新一代景行人不懈的努力,无悔的追求。
景行的教育者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把对未来的憧憬融入新时代的发展与追求之中。学校提出了“做德才兼备之师,育合格特长学生,创规范特色学校”的办学策略,把“高山景行”作为每一个景行师生的人生格言。为了促进学校长足地发展,景行的领导殚精竭虑,思索着具有实效的管理策略;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将管理制度细化到一天,一节课;为了帮助学生进步,学校将工作要求落实到每个学科,每次作业。教师们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带领下,用行动实践着“博学启迪智慧,博爱滋润心灵”这无悔的誓言。
近几年,老师们拟写的实验方案、论文、课案、案例获奖或发表的有800多篇,其中国家级400多篇。比赛课荣获国家级奖的多达28节,教师专著25本。特别是韦昌敏老师编写的小学《写字》教材是广西第一本被国家认定在全国推广使用的教材,并由全国教育科研出版社出版发行。近几年,学校的合唱队、舞蹈队、器乐队在各级比赛场连连夺魁,首都北京也留下景行的光芒。机器人比赛,学校的名字威震苏杭,小选手冲出亚洲,要去美国拿奖。各类体育赛事争金夺银,领奖台上从不缺景行的运动小健将……
悠悠岁月,百年景行。景行以它的沧桑述说着无数教育者无悔的青春,无怨的执著;景行人以他们的心血汗水书写着景行五彩华章。那代代相传的师道典范,铸就了景行一个世纪的辉煌。
上一篇: 城中文史:五星商业大厦——百司人的骄傲 || 下一篇:城中文史:从北校场到市体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