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近年来,留守儿童安全事故频发,使得这一群体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心理上、精神上的关心、爱护和引导,极易造成性格孤僻,不愿交流,或胆大妄为,或胆小怯懦,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导致他们经常做出别人无法理解的行为。我市的留守儿童数量也不在少数,虽然近年来针对留守儿童管护采取了措施,但总体感觉效果并不明显。而四川招募留守儿童“妈妈”的做法可为破解留守儿童难题提供借鉴。
1.从10个县的100个村分别选聘、培训一名“童伴妈妈”,每人负责一个村的留守儿童,每周至少走访一次。
2.每名“童伴妈妈”将获得每年2.4万元左右的工作补贴,并匹配1万元活动经费。
3.“童伴妈妈”主要通过项目地区村委会推荐或个人申请,招聘条件是,需高中及以上学历,年龄20-55周岁,无犯罪记录,掌握汉语及当地少数民族语言,能保证合理的工作时间。
4.“童伴妈妈”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定期走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心理有问题的儿童进行适当地引导和教育,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等。
为此建议:
市和县区的教育、民政、扶贫等主管部门,在调研后启动“童伴妈妈”试点项目,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或指导性文件(如根据留守儿童的数量情况,每名“童伴妈妈”可负责本屯或邻近一两个屯的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