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社情民意信息

关于加强对缸瓦社居民行政管理的建议

  • 2015-07-24   柳南区政协

内容导航:

  日前,柳南区政协通过社情民意了解到,该区缸瓦社居民由于历史遗留原因,缸瓦社长期处于无行政管理状态,导致无法办理房屋登记,造成房产产权缺乏保障、子女入学困难等问题。柳南区政协组织政协部分委员并邀请柳南公安分局太阳村派出所、柳南国土分局太阳村镇管理所分管领导,专程到了位于和平村河边屯的缸瓦社进行视察,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核实具体情况。

    一、缸瓦社的历史沿袭

    缸瓦社因生产缸瓦等陶瓷制品而得名。一百多年前,缸瓦社的祖辈大多数从广东清远或广西来宾等地迁居到此,分别在和平村的鱼洞屯、河边屯两处建寨扎营,主要以手工生产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缸缸坛坛,兼顾种养殖农业生产。

    缸瓦社曾在1955年随公私合营大潮被市政府组织成立缸瓦生产合作供销社,隶属于市手工联社管理。当时有简易制陶厂房六栋,龙窑12条,社员100多人,人口最多时有300多人。1958年缸瓦屯又划归西鹅公社管理,郊区政府和西鹅公社将他们个人土地作划分调整,由农转非;1975年缸瓦社又划归市二轻局管理,更名为柳州市第二陶瓷厂;1977年,第二陶瓷厂撤销兼并到市电化厂,直到2000年市电化厂倒闭。由于原单位未给职工建有住房,职工及子弟又没有能力到市区购买商品房,原第二陶瓷厂的下岗职工及退休人员各谋生路,大多返回到缸瓦社重操旧业,既不属于哪个街道,又不属于哪个行政乡镇,从此成了城市边缘原始部落的“自由人”,过的是农民的生活,出示的是居民身份。2010年,位于和平村鱼洞屯缸瓦社的土地全部被河西工业园征用,一部分居民到市里买经济试用房居住,一部分留下集中到河边屯与原缸瓦社的居民一起居住。2011年之后,才正式明确行政划归潭西街道柳太社区管理。

    二、缸瓦社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此之前,缸瓦社长期以来处于行政管理的真空地带,加之缸瓦社居民“似农非农”身份特殊,居民办证意识不强,(个别居民提交报告申请办理建房手续又未获批准)而居民自建住房后,又从来没有任何单位或部门要求或协调办理相关房屋证件。缸瓦社目前共有200人在河边屯居住,50多户居民建有房子,但这些房屋全部都无证照,由此派生了一系列问题,造成了缸瓦社居民生活的诸多不便。

    问题一:居民房产产权缺乏保障。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居民一直无法办理房产证明,曾向柳太社区反映过,但该社区表示此项申请已超出其权限无法受理。居民们表示,自己祖父辈、父辈都一直生活在此,现在的房屋是他们省吃俭用攒下的血汗钱建起的,却遇到“证明你妈是你妈”一样的尴尬,无法证明其房产权属,感到十分不安与无奈。

    问题二:子女入学与生活不便。由于没有房产证,子女入学无法划入相应的学区,永远都属于跨学区借读生,有的甚至不得不到外地去读书,不仅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也导致一些家庭两地分居。另外,没有房产证也无法办理相关门牌、供电、供水等事宜,要寄一封信或收一个包裹都不知如何填写地址,给缸瓦社居民的生活带来十分不便。

    问题三:缺乏管理导致无序发展。同样由于房产证的原因,居民有了下一代后无法分户,无能力购房,只能在原有基础上加盖房屋,导致河边屯缸瓦社房建发展无序,又进一步给房产认定带来困难,违章建房、无证房产导致上述矛盾再次恶性循环。

    问题四:土地归属不明导致村民争议斗殴。河边屯缸瓦社共有土地150亩,除了居民住宅区外,还有约90亩的土地,是原缸瓦社制陶工厂的遗址,一直未经确权和划界。2013年,由于地界的划分争议问题,与附近村民发生了较大规模冲突,缸瓦社有几名退休职工及子弟被打伤。

    为此建议:

    1.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本着尊重历史,直面现实,切实为民办实事,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和态度,对长期边缘缺乏管理的缸瓦社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一次性地帮助缸瓦社居民解决好存在多年的土地权属、房产证、特殊的居民身份、地名、门牌、教育等系列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不把缸瓦社居民这些问题又遗留给下一代。

    2.切实加强对缸瓦社居民的行政管理,完善居民或村民小组的基层组织建制,选出小组组长、组委员,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良性格局,让缸瓦社居民真正享有合法合规、合理合情的民主政治权利,让党和政府的温暖、改革开放的阳光照射到缸瓦社。

    3.建议政府结合“百里柳江”风情,“金太阳”都市生态示范区系列项目建设的契机,对缸瓦社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合理规划。一是其原制陶厂遗址土地尚有数十亩,龙窑仍保持完好, 许多保存下来的制陶工具还可派上用场, 缸瓦社已是我市尚存不可多得的现代历史文物遗址。可在缸瓦社建设原始手工制陶浓缩作坊和制陶体验馆,让广大市民在参观现代工业园区时能了解工业发展历史的另一个侧面;二是缸瓦社居民世代传承的制陶工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现在的中老年人大多数都有熟练的手工制陶工艺,可充分挖掘和利用。让市民到“金太阳” 景区休闲观光的时,参加制陶体验, 穿越时空,回顾工业历程,将休闲娱乐融为一体, 既解决缸瓦社居民生活、就业等矛盾, 又能让广大市民寓学于行,寓教于乐,鉴古知今,打造具有多元素特色的风情柳州,文化柳州。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