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史百家

从柳宗元“俗参百越”说开去

  • 2013-07-01  柳州日报  吕国康

内容导航:

   柳宗元在永州生活了十年,在柳州度过了一生的最后四年,对两地的风俗十分了解。他在《代韦刺史永州谢上表》中说:“此州地极三湘,俗参百越。”在《与李翰林建书》 中说:“永州于楚为最南,状与越相类。”潇湘为三湘之一,永州属潇湘,地处楚南,与广东 、广西接壤,属五岭北麓山区。柳宗元在《囚山赋》中写道:“楚越之郊环万山兮,势腾踊夫波涛。”说明这里群山环绕连绵起伏,如波涛汹涌一浪接一浪。

   越为古族名,秦汉以前已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部落众多,故有“百越”“白粤”之称。族人多从事渔猎、农耕,尤以金属冶炼 、水上航行著称。有断发文身的习俗。柳宗元在柳州写有“共来百越文身地”、“欲投章甫作文身”的诗句,便是明证。秦汉以后,部分越人与汉人融合,部分则与壮、黎 、傣等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分五路南攻百越。两路主力取道零陵征伐。

   监御史禄率戌卒在广西兴安开凿灵渠,沟通湘漓二水。秦平定岭南后,推行郡县制度,设置桂林、南海 、象郡。西汉元鼎六年(111年)置零陵郡,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辖今邵阳以南资水上游 、衡阳与道县之间的湘江、潇水流域,以及广西桂林 、永福以东与阳朔以北地。

   置苍梧郡,治所在广信(今广西梧州市),辖境相当于今广西都庞岭、大瑶山以东,广东肇庆 、罗定以西,湖南江永 、江华以南,广西藤县 、广东信宜以北。王莽摄政,改零陵郡为九疑郡。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改九疑郡为零陵郡,迁郡治于泉陵(治所位于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公里)。唐宋时,永州全称为永州零陵郡,辖四县:零陵、祁阳 、湘源 、灌阳。湘源即今广西全州 、资源。由此可知,桂北与湘南的行政区划在不断变化,零陵与苍梧的区域交错相邻。

   宋之问诗“虞帝巡百越,相传葬九疑。”尧舜时期,永州属百越之地是可信的。古代居民经常迁徙,商周时代就有汉人南迁,秦汉以后,南迁汉人更多,与越人融合。司马迁《史记·南越列传》记载:“秦时,……以谪徙民,与越相处十三岁。”柳州市郊九头山汉墓出土的铁制工具、五铢钱 、陶纺轮等器物,是中原人迁居百越的明证。汉民族与百越民族的交融,南北文化的交流,形成独特的氛围

   一千多年前的中唐,柳宗元从京城长安风尘仆仆投入永州的怀抱 ,处处给他以新奇之感。

   永州属南蛮之地,越俗浓郁 ,楚风强烈 ,迥异于中原。这在柳的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闵生赋》 写道:我被囚处在古代楚、越交界的地方 ,离开中原是那么邈远。这里到处是汪洋的水泽,天气炎热而令人昏沉。《代韦刺史永州谢上表》说:“左衽居椎髺之半 ,可垦乃石田之余。”说的是永州的穿戴风俗和耕种特点。“左衽”,指衣襟向左掩 ,异于中原人的右襟;“椎髺”,把头发挽起来像槌子一样。柳在《柳州文宣新修庙碑》中写道:“惟柳州古为南夷,椎髺卉裳 ,攻劫斗暴 ,虽唐虞之仁不能柔 ,秦汉之勇不能威。”是指百越的风俗与越人的性格。永州既有楚人“左衽”的风俗 ,又有百越“椎髺”的习俗 ,而且“左衽居椎髺之半”。永州人除从事耕耘、桑蚕之外,还从事捕鱼与狩猎 ,这与越人类似。柳在《永州龙兴寺息壤记》中说:“永州居楚越间 ,其人鬼且禨。”禨 ,迷信鬼神的举动 ,指永州相信鬼神与迷信。在《永州刺史崔公墓志》中说:

   “惟是南楚,风浮俗鬼。户为胥徒 ,家有禳梗。”说永州人崇神信佛 ,家家有求神拜佛祈祷除疫之祭。柳也亲自参加了一些祭祀活动。他在给萧俛的信中说:楚越之间人说话的口音非常奇异,像鸟一样地叫嚷吵闹 ,现在听起来却觉得顺耳 ,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我已经被同化为跟他们成一类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 ,他融入永州人民的怀抱之中 ,“穿池可以渔,种黍可以酒 ,甘终为永州民。”柳宗元的生活轨迹将永州与柳州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柳州任刺史4年 ,身处“南夷” ,他克服了“异服殊音不可亲”的困难,勤于政事 ,有德于民。如解放奴婢。当时柳州养奴成风 ,“奴婢贱人 ,律比畜产”,和牲畜一样都是主人的财产。柳采取政治谋略 ,针对不同情况 ,逐一解决 ,甚至“出己钱自赎”,使奴婢全部得到赎身。他的善政被桂管使推行,仅一年就解放奴婢千人。

   还如修复孔庙、大云寺,宣传儒学 ,教化百姓 ,发展生产 ,革除陋俗。惜乎47岁英年早逝 ,魂留百越之地 ,诗文光耀千古。

 

 

    上一篇: 柑香亭畔曾种桑 || 下一篇:因山得名的龙城街道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szxwebsite@163.com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