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史百家

柳州古城与民俗、经济的发展

  • 2012-09-13    刘文

内容导航:

   明代柳州古城门有东门、镇南门、靖南门、西门、北门五个。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考查柳州六次进出东门。当地东门又称“喜门”,凡迎送官员及接亲彩舆花轿都从此门进出。该门有“紫气东来”之说。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之意。西门称“财门”,西柴街“柴”与“财”相通。

   南门则是商贸往来的主要通道。唐代贞观八年(634年),柳州城设置在柳江北岸之后,由于武则天长寿元年(692年)在桂林与柳州之间开凿相思埭,沟通了漓江与柳江航运。在开通这一运河,有水陆相通便利之后,也逐渐加快了柳州经济发展。当时柳江南北两岸成了周边主要的通商中心,有“桂中商埠”之称。明清时,柳州已是宾客云集。据乾隆二十九年《柳州县志》记:“凡荷戟从戎之士,暨四方宾旅商贾之流,莫不出其涂而藏其市,地属冲要,非他邑比。”“城乡内外从戎贸易者多异省人。”北门称“丧门”,旧时城内死了人,出殡时多出此门。新中国成立后,在三中路原地区公安处、人民广场、柳侯公园、市针织厂、黄村、柳州饭店等基建工地,出土有明代青花罐、铜镜、瓷碗陶缸、“洪武通宝”钱币、青花瓷罐,明代铸造的“万石镇巡检司”篆书官印,北宋“祥符元宝”“元祐通宝”陶罐等。

   在柳州市区北面发现数处文物、古墓,从出土的文物来说,由柳侯公园至三中路至火车北站、八一路、雅儒路一片是主要的墓葬区域,这是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部分。

   柳州古代为一重镇,明代皇帝朱元璋有《咏柳州城戍守城》诗一首:“城居边徼壘霞荒,烟瘴盈眸疠气忙。但愿海风摇屋树,春秋溪水泛漓墙。思军久戍炎蒸地,重镇还劳绥辑肠。但愿昊穹舒造化,洗清郁吉利同乡。”可以为证。

 

 

 

    上一篇: 龙城唯一的古塔 || 下一篇:柳州两个“最”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szxwebsite@163.com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