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致公党柳州市委

加快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的建议

  • 2018-12-29    致公党柳州市委员会 曾翔

内容导航: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使得新一代青年学生肩负起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形成稳固的政治思想与价值观念,形成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态势来支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

在柳州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学校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很多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这是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二是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持续性不足。很多学校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对教育内容缺少系统规划,对教学环节缺乏整体设计。往往是众多课程各自为战,课内课外无法衔接,导致课程门类孤立化、教育内容碎片化、教学设计随意化现象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三是教育教学中的技术性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从事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教育教学的感染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四是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合力有待形成。目前,多数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还是教师、场所还局限在校园、手段还主要依赖于课本,还没有完全形成全社会参与、多元化支撑的良好态势。

为了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我市校园,特建议:

1、要为传统文化教育的落实提供制度组织保障。我市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与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密切配合,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力,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2、确立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当前的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状况不容乐观。而要想彻底扭转这种局面,有赖于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状况的根本改观。

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和相关科研力量,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鼓励各校组织专门力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 

4、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适时启动课程标准修订和课程开发的研究论证、试点探索和推广评估工作。在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5、着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撑。建设不断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利用好现有柳州文化资源共享、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等数字文化惠民的数据资源成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佳作,支持和鼓励学校网站开设传统文化专栏。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依托高校网络文化示范中心、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等,拓宽适合青少年学生学习特点的线上教育平台。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栏,推进在线学习。

6、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活动。利用学校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等,结合校史、院史、学科史和人物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育人作用。深入开展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成立传统文化讲师团进校园,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开展主题教育、理论研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7、充分发挥家庭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重视发挥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及各级各类家长、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传统文化体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和公益性活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8、 改革当前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当前应在继承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 实现教育方法的突破, 如在生活中进行渗透式教育寓教于乐, 采用讲故事、游戏、歌谣、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等。

9、 重视传统文化的师资队伍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尤为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支专业教师队伍。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 挑选出那些品学兼优、资质良好、有志于传统文化教育人员,进行专门培养, 使之成为传统文化某一领域的专才或通晓各个领域的通才。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