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纪念某个伟人的诞辰XX周年的各种活动,像报刊报道,各界代表座谈会,缅怀追思等等,我们只是看到、听到一些活动形式和内容,对伟人的生平事迹略有所知而已。但是,最近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却使我“一触即发”,剧中聚焦1976年10月6日粉碎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到国庆35周年之间的历史转折,特别是再现了伟人邓小平高瞻远瞩力挽狂澜,力主全面恢复高考的伟大壮举。而这段历史时期也正是我个人的青春年华,求学、工作的主要时期,我深切地感受到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兴衰存亡是一致的。太大太广的且不说,就拿我历经四次,横跨二十多年的高考经历谈谈吧!
五十二年前,我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高考。
1962年,我高中毕业于现在的柳州一中。这之前,我的求学之路还是比较顺畅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成绩优秀,表现良好(在小学我曾任少先队中队长、大队委,历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在老师、同学眼里都认为我顺其自然地可以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深造的。我自己也是对高考充满信心,对将来要踏入的高等学府充满了憧憬。。。。。。在临考备战的高三最后一个学期,我基本上没有休息过一天,常常早起背外语单词,在晚自习下课后还给自己”加码“作几题数理化习题,就连上厕所也不忘拿出小”公式本“来加深记忆。一切准备就绪,然后从容赴考。虽然在考前学校领导和老师再三动员大家要作好”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而在我心里就只有一种准备—那就是上大学。可令所有认识我的人和我自己都想不到的,却是落选的通知书。真像一声晴天霹雳,毫无思想准备的我痛不欲生,哭了好几个晚上不愿见人。后经打听,同我一样结果的人还真不少,我们班四十几人参加高考,只有五人得到了录取通知书。待我情绪稍安定下来后,我自认为可能是准备得不是很充分,应考经验不足造成的。我在父亲的鼓励下,收拾好心情,下决心再复习一年,争取来年赴考。
1963年,我参加了我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
自从去年高考落榜后,我更加努力复习高考课目。我不怕旁人笑话,背起书包到公园林荫处,市图书馆等地复习,背外语单词。为了取得好的效果,我还争取回到母校跟比我低一届的学弟学妹们一起上课,一起复习。并且我全面衡量我的各学科强弱,我决定报考第三类学校(去年报的是第二类”医、农、林“,第三类是”文、史、哲“)。于是我再一次信心满满地进入了高考考场。当我满怀希望地盼着那一纸录取通知书时,却又一次得到了一纸”不予录取“的通知书,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几近崩溃了!我的父亲兄长劝我说:这几年我们国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国家对高校作”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高校录取率低(据说只有10%左右);其次家里经济状况也很差,若没有移民美国的叔叔支助,我们连饭都吃不饱!况且你还有两个妹妹,她们也想读书,你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妹妹吧!你长大了,你参加工作吧,一来把自己的”独木桥“理想放下,二来可帮助家里度过经济难关。于是,我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以”代课教师“的身份,十九岁的年纪踏上了工作岗位。
1964年,我第三次参加高考。
第二次高考落榜后,听从父兄劝告,我参加工作了。当时负责派遣工作的教育局的领导让我在三个需要代课老师的小学里选一个(其中两个在市区,一个在郊区),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去郊区的羊角山小学。家人都不大理解,我也没有告诉他们为什么选择去郊区。其实我心底里还藏着那个”梦想“:我还要考大学。在郊区工作可能会少些城市喧嚣的影响。于是我在工作之余,白天上课改作业,晚上郊区的夜晚分外宁静,有时只听到一些小虫的鸣叫,我虽然也觉疲劳了,但有股“不服”的力量在鼓励自己,古代学者的“头悬樑,锥刺股”的精神鼓舞着我,我盼望着“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知识改变命运”在我的身上实现。在这一年里,我也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休息和任何的社交活动,所要考的课目内容几乎是娴熟于心。我想,这次高考不会是我失望了吧?参加这次高考,我谁也没有告诉,我怕家人不理解我,阻拦我参考。于是,孤独的我于1964年第三次参加了高考!可是,谁想得到呢?失败的命运再次降临,我第三次落榜了!为什么?为什么?重创之下,我想到了我过去的老师,我去找他发出了我的疑问。当时我这位可敬的老师给我一分析、点拨,我立即清醒了,他说:你对学习的执着顽强的精神我是很赞赏的,我也相信的考试成绩会是很优秀的,但是你不够清醒,现在教育部门录取新生有一个“政审”,政审中对家庭背景及“海外关系”是很“重视”的,你如实填写了你的海外关系。。。。。。点到为止了。成绩不是录取的唯一标准啊,就拿我来说,我也是因为家庭出身不好而没有得读大学,我现在不一样在高中里任教吗?一语点醒梦中人,这下我全明白了,于是我把这个梦想深深藏于心底,不再提,不再考,好好地工作,认认真真教书,在教学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让我的学生更多地考入高等学府,把我未能实现的梦想实现。这之后,我调到了中学做老师,而且是担任比较难啃的数学老师,这一干就是二十年。

1984年,我第四次参加高考。
从1964年后,我沉下心来好好地工作,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每届都有考入高等学校,有很多很多的学生实现了当初我的梦想,我在他们不断寄来的感谢信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之后,我成了家,先后有了两个儿子,相夫教子,平平淡淡,从教学中,从儿子的成长进步中得到了幸福、快乐。慢慢的那个“上大学”的梦想渐渐地远去了,渐渐地淡忘了。期间我与众多的中小学教师一样经历了“文革”那样轻视文化,“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时代,对于进一步学习已经变为可望不可及的事了。
时光荏苒,不觉到了“历史转折”的1976年,一声惊雷从天而降,打倒“四人帮”。几经曲折,伟人邓小平力挽狂澜,大手一挥,“全国范围内恢复高考”,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了,科学的春天来了,教育的春天来了。自1978年恢复高考后,又有了“成人高考”的新举措。我琢磨本来高中毕业也算是“成人”了吧,怎么又有个“成人高考”呢?忽然,我心里猛然一亮,这莫不是给像我这样错失了上大学机会的人一次弥补的机会吗?这样的机会我怎能错过呢?“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于是我勇敢地去“高招办”报名。按当时的规定只允许40岁以内的“成人”报名,而我报名时已40足岁了,按虚岁就超过了,我害怕报不上名,我实在太想去参加这次考试了,那个二十年前的“梦想”挥之不去啊!于是我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作假,我在出生年月里填写1944年2月的“2”字前加了一个”1“,变成了”1944年12月“,这样就顺利报上名了。
报名之后,还有两个月时间复习迎考,我已到不惑之年,上有老父,下有两小儿,丈夫工作岗位责任大,工作繁忙,在职的教学工作一天都不能耽误,要拿起十多本复习资料(共考五门课)真是不容易啊!我毕竟还有一些”老底子“,还有一群热心帮助我的同事,他们都佩服我有这个勇气,也愿意为我点拨复习要点。又一次挑灯夜读两个月,于七月底,我生平第四次进入高考试场,而恰好那个试场设在我22年前就读的柳州市第一中学。考场的墙上贴着的”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人生能有几回搏“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学弟学妹们,真羡慕你们赶上了好时代呀!之后在平静又焦急中等待了一个多月。8月中旬,一封充满激情的”大学欢迎您“的大红录取通知书寄来了!此时,千言万语,万语千言,我喜极而泣,只说出一句话:如愿以偿!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过去的那位老师给我打来了电话,哽咽着说:真想不到呀!你终于实现了22年前的愿望了呀!
之后,我得到了单位的支持,当时我的单位十二中领导很支持我去学习。家里的老父、小孩一统家务全交给了我的妹妹,毅然决然背起书包来到广西首府南宁,在广西师范学院里扎扎实实地攻读。在学校里,宿舍—教室—饭堂三点一线来回奔波,认认真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管是必读科目还是选学科目,我都一一涉猎,都取得了优秀成绩。说是抛开家庭,那是很痛苦的呀,夜半人静时,也会想到老父、丈夫、儿子的呀!但都被我一一克服了,这是我盼了22年的机会呀!
两年后,我学成回到原单位工作,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力量。此时有人说我”大器晚成“,也有人说”如虎添翼“,不管别人如何看,我一头扑进工作里,工作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后的历年考评都得到好评。1994年还顺利地获得了”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三十年前,我只是个小学代课教师呢!)
如今,我退休多年了,往事渐渐远去,唯有这难忘的高考,在看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后,不禁感慨万分!欣然提笔写下拙作,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