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帮人生
在旧中国,我的父辈们为了谋生而背井离乡,赶着马帮从云南红河到老挝川圹,往来于崇山峻岭之间的羊肠小道上。为了生活,他们时刻要与瘴气、恶兽、匪徒抗争,闯出了一条生路。这就是后来被称之为驮起侨乡 —— 红河的马帮之路。由于战乱、通道受阻,父辈们被迫定居异国他乡,和善良的老挝人民一起建设这块美丽家园。
马帮人生,铸造了马帮人特有的勤勉、宽容、守信、反抗、爱国的情怀。我的父亲曾任老挝川圹华侨理事会理事长。他带领部分侨胞开荒种地办农场,慷慨解囊创办华侨学校。最使他引为荣耀的是 1962 年 应中国政府邀请,率老挝华侨代表团回国参加国庆观礼,受到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向周总理请求祖国派老师到老挝教授华文的愿望也很快得以实现。周总理还托人送给他一包寓意深刻的菜籽……这些史实,在云南省红河县文史资料中有详细记载。
我在川圹买了一张记录老挝人民支援革命抗战的影碟,里面竟然记录有我父亲扛着香焦支援前线的珍贵镜头。川圹,这块土地上渗透着我的父辈们辛勤的汗水,也留下我童年时代的许多往事。
战火童年
我的童年,有几年是在战火中渡过。那些炮弹从头顶呼啸而过就知道是在近处或远处爆炸、那种听到轰炸机轰鸣声就躲进防空洞的恐慌、每天听到不绝于耳的枪炮声就使人颤栗的情景,几十年来还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记得 1963 年 4 月的一天,一枚烟雾弹落在我家院内,不好,这可能是寻找打击目标的信号。就在和家人躲进防空洞的瞬间,一声巨响,一枚炸弹把房顶掀开一个大洞,弹片把床铺、衣柜等家具炸得稀巴烂。幸好我们躲避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那些战火连天的日子,我们都是在阴冷潮湿的防空洞里渡过,苦不堪言。
那时的学校由于战乱,也都处在半停课状态,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总是伴着隆隆的枪炮声,课堂上同学们随时都要做好疏散的准备,操场上满布弹坑。这是我校园生活中挥之不去的一段记忆。但就是在那样的恶劣环境下,我们的老师一直没有放弃对我们华文的教学,记得语文课第一篇课文就是“人、中国人,我、你、他,我们大家都是中国人”。我们这些华侨的第二代,就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传承着中国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后来,随着战争的不断升级,疯狂的侵略者出动数百架次 F-105 轰炸机扔下上千枚罪恶的炸弹,摧毁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多少温馨的家庭被战火残酷地毁灭,多少无辜的生命被战争残忍吞噬。华侨华人纷纷逃离家园,四处迁徙,再次背井离乡沦为难民。如今,他们绝大多数都已定居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地。我父亲则选择回到自己的祖国,叶落归根。
上一篇: 我心中的占芭花故乡(三) || 下一篇:我心中的占芭花故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