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威廉出生在菲律宾马尼拉,父亲是广东人,母亲是菲律宾人。天资聪颖的他,从小深得父亲的喜爱,5岁被带到香港读书,应该说,他的华文基础,就是从那时开始建立的。70年回到马尼拉继续学习华语,先后就读于百阁公民学校、马尼拉爱国学校、怡朗华商学校,威廉知道,这么频繁的转学,父亲是要给他创造一个学习华语的好环境。那时家里穷,每天上学放学的六公里地,都是步行。还在怡朗华商学校读书时,郑荣亮老师独具慧眼,发现他是个当华文老师的好苗子,力荐他到当时急需华文老师的树里爻孙逸仙小学教书,由此,威廉走上了一条华文教育之路。
在树里爻孙逸仙小学工作两年,还是那位郑荣亮老师找到了威廉,让他回到正缺华文老师的怡朗华商学校教书。效力母校,自然没二话,在怡朗华商学校一干就是十年。这时,威廉一位嫁给台湾人的姐姐对他说了一句话:“男人当老师没有出路,到台湾去闯一闯吧”。哪个好男儿不想有出路?威廉的心蠢蠢欲动了。他离开了华文教师的队伍,来到台湾当译员,月薪5万披索,这与在菲律宾当老师时的收入相比较,简直是天壤之别。1992年,一个颇具浪漫色彩的机缘威廉认识了后来成为他太太的车安安女士,正是这位安安小姐,把英俊潇洒的威廉先生唤回了菲律宾,给菲律宾华文教育界增添了一名精兵强将。1997年,威廉出任兰佬中华中学校长。其实,在出去碰撞的这些日子里,挥之不去的一个夙愿,就是回到华校工作。但威廉有顾虑,他的顾虑不是当校长和当译员之间月薪几万元收入的减少,他在想:当校长,我行吗?自己的华语水平仅仅是初中毕业啊,况且,学校里还有高中毕业的老师呢。威廉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又有在华校十几年教华语的经验,加上风华正茂、血气方刚……为了心底那条真正的“出路”,为了不悔今生,他勇敢地接受了这份重任,上任后他如鱼得水,工作得到了董事会的大力支持。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裁掉了两个没有华语文凭的老师,他认为,没有文凭,就意味这方面的修养不够,要教好书几乎不可能;当时有的华语老师,只懂闽南话,听不懂普通话,而学习普通话已经是世界大趋势了,因此他一方面利用假期派老师到中国进修,一方面,请中国专家来学校开办讲习班;他推行简化字、使用汉语拼音注音法;他改善办学环境和条件,在基建方面颇有建树……威廉的眼光由点及面、由表及里,七年前,他与同处南岛的鄢市恩惠学校徐奋忠校长、三宝颜中华中学蔡双杰校长、时任密三米斯光华中学王宏忠校长四人,联手筹备成立了南岛华教协会,联络南岛各华校交流华文教育教学经验,组织每年一届的“华语情”活动,使得南岛华文教育改革的声浪日渐高涨、各华校教学水平显著提高。期间,他兼职担任过菲律宾华教协会副主席、南岛华教协会会长等职务,还连续六年当团长带学生到厦门进修汉语……在兰佬中华中学一干又是一个十年。
2007年,威廉先生来到依里干基督教学校白手起家开创华文教学班。这是一所菲律宾人办的学校。校长看到了学习华语的世界潮流,他讲:在我们的学生中间,如果有哪位想学华语而没有得到学习机会,我们怎样向子孙交代?正是有了这位识大体的校长,才有了威廉先生在这里传承中华文化的机会。俗话讲:万事开头难。而威廉不怕难,因为他有华校管理和教学的经验,有执着精神。要办华文班必须有生源。一开始,威廉先生动员并亲自带领了20多位家长和孩子去中国参加夏令营,使他们见识中国、了解中国。回来后,华文班开办了,第一年,就有40名学生报名学习华语。从未接触过华语的菲律宾孩子,容易对华语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威廉在教学和教学活动两方面着力,以调动孩子们学习华语的积极性。教学方面:之前孩子们没有学习过华语,他自编教材,由浅入深,重在口语,听、读、写跟上的训练学生;教学活动方面,同样围绕着口语这个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用普通话讲诸如《司马光砸缸》、《放羊的孩子》等一些浅显易懂的小故事,举行歌咏比赛,举办中秋节、春节游园等活动。来到威廉工作的依里干基督教学校,在教室和校园的墙壁上,随处可见威廉煞费心思制作的促进学习和评比的壁报,让学生放眼就有学习华语的机会。威廉全身心投入,工作局面很快打开。现在学校里每天上、下午各两个小时共有四个班一百多名孩子在学习华语。为了使汉语教学能在这所学校扎下根,使孩子们受到规范的汉语教学,他向校长提出了下一步华语教学工作的建议:1、从下一个学年开始,幼儿园各班开始教学汉语,每天一节课,三十分钟, 2、小学各班每天学习一节华语,四十五分钟,3、使用自编和现行菲律宾华教中心华语教材。 (未完待续)上一篇: 威廉的故事——记菲律宾原兰佬中华中学校长郑威廉(下) || 下一篇:扎实深入开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