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致公党柳州市委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是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

  • 2008-05-04    林贵安

内容导航: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

是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

                                                   致公党柳州市委   林贵安

 

胡锦涛同志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中,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涉及党和国家全局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胡锦涛同志把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列为“五大关系”之首,充分说明了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在统一战线工作中的重要位置。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并使之和谐,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不仅要发挥执政党的核心作用,也需要参政党的积极参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为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也在不断延伸,多党合作的政党关系也会面临新问题,新情况。建立和谐的政党关系,是执政党和参政党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

建立和谐的政党关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实现我国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根本在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创立的新型政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多党合作的根本特点,也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从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各民主党派的选择;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增强了党的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奠定了长期执政的法理基础。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一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政治领导的原则。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党的领导责任是放在政治原则上,而不是包办,不是遇事干涉,不是党权高于一切。”另一方面,参政党的领导干部和成员要不断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明确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和基本任务,坚决抵制西方政党制度和所谓“民主”思潮的侵蚀,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建立和谐的政党关系,要有完善的制度规范和保障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实现我国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关键在于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宪法已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为了使基本政治制度能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198912月中共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的文件;时隔十五年后的20052月,根据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形势,又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对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方面都作了规范。中共的各级党委为贯彻《意见》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这些措施都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供了保障,保持了政党关系的和谐。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比,民主政治的发展还需进一步推进。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在理论上与实际还有一些距离,在具体的实践中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需要加强。在一些地方和一部分领导人眼中,多党合作可多可少,多党合作实际上流于形式。因此,在工作实践中,作为建立和谐政党关系的基础,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应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制度规程和行为准则,甚至应该量化,避免多党合作的冷热取决于个别地方领导人开明程度的尴尬;避免参政党的声音成为只是凭人喜厌的空头。有完善的制度规范和保障,执政党及参政党各方都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谐的政党关系才有保证。

建立和谐的政党关系,要遵循政党差异化的原则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实现我国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要尊重政党之间差异的客观存在。政党活动是现代世界各国社会的普遍现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世界政党史上一种全新的政党制度,其实质是我国的一项民主制度和民主形式。因此,民主则必然就有不同,多党则必然就有差异。统一和差异是一个事物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参政党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上与执政党保持一致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与执政党之间,在各个民主党派相互之间,始终都存在不同和差异则是基本的客观存在。各个民主党派代表了不同界别,不同阶层人员的利益,他们的诉求也是各自不同的。再者,政党作为政治组织,其本质就具有独立的差异性。因此,在多党合作事业中,应遵循政党差异化的原则,创造宽松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政治环境,求同存异,容忍不同意见甚至反对意见的存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应该考虑到参政党作为同盟者,把参政作为建党的最高目标,其利益应得到适当照顾。而参政党作为政党关系的一方,要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全局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建立和谐的政党关系,参政党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实现我国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参政党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和谐的政党关系只能建立在执政党与参政党相互之间的整体素质、整体能力相适应的基础之上。

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要与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相适应,必然要求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如今,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省、市一级的层面,当执政党就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决策前与参政党进行政治协商时,作为参政党,如果没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不能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角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那么政治协商就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参政党的社会基础、成员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组织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加入的、年轻的成员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多样性特征更加明显。同时,在国际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可避免地会夹杂着西方所谓“民主”思潮对民主党派成员思想形成侵蚀。新形势、新任务和参政党自身的发展变化,必然对参政党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参政党自身建设的目标,一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是要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水平;四是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五是要能够广泛团结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从近几年来参政党自身建设的实践来看,“政治交接实践教育活动”无疑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一个很好的形式与途径。

     政党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资和文化需求,实现全面小康,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只有政党关系和谐,才能保证社会的政治稳定,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